棚户区改造让乌鲁木齐2.9万户居民安新家

17.08.2015  12:44

  中新社乌鲁木齐8月17日电 题:棚户区改造让乌鲁木齐2.9万户居民安新家

  中新社记者 董理 阚枫

  居民搬进宽敞的楼房,孩子在社区的花园中玩耍,老人在社区服务中心组建了合唱队……这是乌鲁木齐黑甲山阳光雅居小区如今的生活景象,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脏乱差的“城中村”;甚至在6年前这里还是“乌鲁木齐‘7·5’暴力犯罪事件”的重灾区。

  “从前想都不敢想能过现在这样的日子。”今年56岁的克依木·阿布力孜和他一家老小近十口人曾住在一套不足200平方米的土坯房中近40年,过着挑水烧炭的日子。乌鲁木齐天山区黑甲山片区的棚户区经改造后,去年初他们一家都搬进了水电设施齐备的楼房。

  据了解,黑甲山棚户区改造前流动人口密集,人员构成复杂,社会矛盾突出,管理难度大,居民大都以拾荒、摆摊、收旧家具为生,无稳定工作和收入来源,治安发案率居高不下。

  “过去我就住在那样的房子里面。”克依木指了指窗外不远处还未拆迁完的一座座用土块和砖头砌成的平房。克依木家的老房子还是他父亲那一辈盖的,一共有9间屋子,他的父母和孩子都住在里面。按照1:1的对换政策,克依木用老房子换了将近4套各70平方米的房子,平米数不足的部分按照每平米4400元(人民币,下同)购得,此外,他又用同样的价格购买了第五套房子,总共花了30多万元。“每平方米原本是5000多元,政府补助了一部分,”克依木告诉记者,“总共这些钱不是贷款来的,但可以分三年付清。

  克依木回忆,过去一家要喝水必须到几里地外去挑水,平时家人上班没时间挑水就只能买别人挑回来的,“两毛钱一桶,不买又没办法”。想要上厕所也只能去外面露天的土坯公厕。周围都是又窄又脏的土路,没法通公交车。

  现在,克依木和老伴儿两人的新家墙壁粉刷得洁白,地上铺着地毯,家具精美。聊起现在的日子,克依木脸上总是挂着笑容,“现在有自来水、有独卫(独立卫生间),而且小区里的医院和幼儿园都在建设中,也铺上了柏油马路,通了公交车”。平时,克依木老两口还能带带小孙子,尽享天伦之乐。

  回族老人赵文俊也是黑甲山的老居民,今年72岁,是乌鲁木齐建工集团的退休工人。赵文俊一家四代人在黑甲山一座300余平方米的老院子里生活了近60年。在黑甲山棚户区改造中,2014年赵文俊一家分到了四套新房。

  “过去那个房子就是老旧的土坯房,最基本的生活设施都难以保障,因为都是泥土路,走在路上,刮风就是一身土,下雨就是一身泥。”说起曾经的居住条件,赵文俊用“不堪回首”形容。

  乌鲁木齐市自2010年大规模启动棚户区改造工作至今,共实施了黑甲山片区等97个棚户区改造项目,累计投资233.07亿元;共开工建设798万平方米,竣工363.8万平方米;完成征收3.9万户,安置居民2.9万户。同时,在市政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方面,新建道路14.1公里、供水供热等各类管线共近80公里;配套建设社区办公用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出所、幼儿园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115万平方米。

  克依木已从工厂退休,小区逐步建成后,他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小区保安班长。退休工资加上做保安班长的薪水,克依木现在一个月能拿到3700元,在乌鲁木齐也算中上等收入。“有了钱,我希望能出去旅游转一转,”克依木笑着说,“我想去韩国、新加坡和土耳其看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