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南昌棚改”·27平方米旧房补偿超41万元

10.01.2014  13:11

      1月9日,十字街棚改动迁户潘国强拿着刚领到手的3000元整栋搬迁奖,高高兴兴地去置办年货、采购新房装修物件了。当天,像他一样领到搬迁奖的还有几十户。

  都说动迁难,可在南昌,一说要棚改,大家都抢着搬。在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工作中,南昌市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群众利益作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用惠民政策最大限度地保障群众利益。这种让利于民的做法,得到了众多动迁户的拍手称赞,在十字街棚改签约首日,竟然出现了800多人凌晨排队的盛况。

        棚改户开心

   30多年老房换大新房

  “离开棚户区住不起新房”一直是棚户区居民最大的担心,但是在本轮棚改中,南昌坚持不与民争利的原则,采取“按政策就地就近安置、鼓励货币补偿、优惠实施异地安置”方式,同时结合国家保障性住房相关政策,破解不敢拆、不想拆、不知道拆的难题,切实解决居民安居问题。

  “旧房换新房、小房变大房,日子眼看着一天天变好了。”家住建设路140号消防器材厂宿舍的杨桂花,9口人挤在51.82平方米的房子里。在十字街棚改中,杨桂花一家算上补偿和奖励拿到了60万元。拿着这些补偿款,他们在徐坊附近买了一套二手房,面积有90多平方米,全家人都开开心心。

  “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钱!儿子也决定春节回来,并在南昌找工作。”因为居住环境差,生活困难,1991年,家住十字街330号的潘国强离婚了。后来,儿子去了外地打工,一年难得回来一次。今年的十字街棚改,对潘国强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的旧房子,建于1976年,住了30多年,没想到用棚改的补偿和奖励能买到一套更大的新房子。

  安置房舒心

   朝阳新城两房升三房

  记者了解到,对于被拆迁户选择货币补偿、南昌市常住户口被征收人住宅房屋建筑面积小于36平方米且在本城区无其他住房的,按36平方米房屋进行安置补偿。所以在领取安置补偿款时,潘国强的房子虽然只有26.9平方米,但领取安置补偿款时却按照36平方米领取,总共领到了41万余元的补偿款。

  对异地安置的,南昌在选址上充分考虑居民就业、就医、就学、出行等需要,合理规划,选址尽可能安排在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地段。按照“用地段区位换面积”的办法进行优惠安置。其中,选择红谷滩新城安置小区、凤凰家园的增加40%安置面积,选择朝阳洲安置小区的增加30%安置面积,完全可以由两房升级为三房。

  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人性化的举措,无疑成为棚改的助推器,让更多的群众住得起、住得好,实现“居者有其所”的梦想,打造了“和谐有序”房屋征收工作的范本。房屋评估价尚未公布,十字街已经有近百户居民签了预征收协议,搬迁交房。十字街棚改签约第一天,800多位居民凌晨开始排队领取搬迁序号。青云谱区房管局副局长邹育新说,这些优惠政策,让群众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也调动了他们参加棚改的积极性。

  迁新区称心

   九龙湖建综合安置社区

  南昌棚改,除了有着最为优惠的搬迁补偿政策,还有对棚户区居民感情和生活习惯的最大照顾。在民生保障方面,南昌积极引入廉租住房优惠政策,困难户享受申请廉租住房优先配租;在资金方面,引入银行按揭,征迁户可通过担保公司作抵押申请住房贷款,简便、快速地解决购房一次性支付困难;在子女入学方面,出台解决被征迁户子女入学、转学相关政策的规定,为征迁户子女就近上学就读提供了便利。

  “推进老城区人口导入新城区,有序减少老城区人口,聚集新城区人气。”在2013年,南昌市启动红谷滩综合安置社区的建设,项目位于九龙湖新城,毗邻西客站、国体中心和地铁四号线,可容纳居住约1.6万户。安置房规划建设面积170万平方米,目前已开工约70万平方米。这里将建成一个具有活力和归属感,集居住、养老、商业、办公、教育、休闲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安置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