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绿色财富”引领转型升级

16.02.2014  13:19

  本报记者 钟 瑜 胡光华

  樟树转型升级的动力何在?路径如何选择?目标如何定位?

  樟树市的决策者登高望远,科学布局,创新产业升级动力和发展智慧,将自然山水的“绿色效应”向产业延伸,物化为转型升级新推力,一处处火热的绿色发展场景催人奋进,一股股向上生长的绿色力量动人心魄。

  面对新一轮升级发展大潮的来临,樟树市委领导坚定地说,“抛开追赶焦虑症,踩准发展兴奋点,实现绿色崛起的跨越发展。

  从生态视角布局升级发展, 经济结构“漂亮转身

  “迅速做大经济总量,率先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全国百强,打造百亿企业和千亿产业”,围绕这一目标定位,樟树人突出新区带动、项目驱动,做大药、酒、盐、机械五金制造四大产业,从而引领市域经济转型发展、绿色崛起。

  谋定而后动,樟树打出数张好牌——

  突出绿色生态,打造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将滨江新城、“一江两岸”、老城改造和镇村联动建设与创建卫生城、文明城、园林城、森林城相结合,抓好低碳宜居城市建设工程,用低碳理念指导城市规划和设计,再造一个美丽幸福新樟树。

  突出产业优势,打造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百亿四特、百亿仁和、百亿宏宇,打造千亿药业、千亿盐业,通过不断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条,建立起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产业支撑,促进园区工业集群化、链式化、生态化发展。

  突出资源优势,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区。推动核心企业工程、循环产业工程、生态园区工程、低碳物流工程、创新发展工程等五大工程建设,形成区域性大循环格局。

  突出休闲养生,打造江西旅游新热点。围绕打造江西旅游新热点,加速推进投资31.65亿元的新恒基和投资6.8亿元的阁皂山道教休闲两个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将樟树建成以体验盐泉漂浮、运动休闲、疗养保健为一体的旅游度假胜地。

  转型发展创造“绿色财富”的可喜景象,在樟树随处可见。

  顺达水泥投资1000万元进行窑炉改造,并引进先进水泥煅烧技术和水泥粉磨系统,提高了水泥质量,年节约标煤2300多吨,节电80多万千瓦时;樟树啤酒集团煤改谷壳项目,年节约标煤9400多吨。樟树市要求工业企业连续3年技改投入不低于当年销售额的10%。去年在废水、废渣、废气中“淘金”上亿元,全市有七成规模以上企业废气、废水、废渣的回收率在90%以上。

  此外,樟树用科技之水载升级发展之舟,把“高、精、尖”项目揽入怀中。投资3.58亿元的工埠机械GB智能超重机等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正加紧推进,建成后年销售收入可达16亿元。投资75亿元的宏宇能源,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玻璃生产线和国务院鼓励发展的捣固炼焦技术。赣中氯碱公司通过采用蒸汽冷凝水循环利用,卤水直接利用率达90%以上。

  在转型升级发展中,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为绿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去年,樟树市财政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分别增长14.1%和15%,而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6.5%。

  以生态效应造福城乡百姓, 人与环境更加和谐

  樟树市把生态建设作为改善城乡环境、提升城乡品位、满足群众期盼的德政工程、惠民工程,探索出一条让广大群众共享绿色、积极实践生态文明的发展路径。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让“无烟”工业带来“金山银山”。“以前怕卖不出去,种起菜来放不开手脚。现在有龙头企业撑腰,赚钱有把握,心里也踏实了。”拿着与江西其门堂蔬菜加工有限公司签好的收购订单,永泰镇农民皮月英高兴得合不拢嘴。来自该市农业局的数据显示,至去年底,该市从事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6.47万户,占全市农业总人口的70%。全市仅龙头企业就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19个,面积达6.8万亩。

  依托规模种植、养殖发展现代农业,依托药材种植发展现代中医药工业,依托交通网发展现代物流业……樟树转型发展不仅在“”上做文章,更在“”上下功夫,追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和谐统一,这根“指挥棒”引导着干部既立“丰碑”又树“口碑”。

  生态发展呼唤政府的绿色领导力。樟树以政策发挥杠杆作用,以龙头带农户,以品牌撬市场。从政策资金、利益联结、科技支撑等方面,不断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引导扶持力度,培育壮大了年销售收入500万元的龙头企业65家,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4家。这些企业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00多亿元。市里还鼓励这些企业发展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研发,申报绿色(有机)食品、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发挥生态效应的聚集作用。目前,该市已搭建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农业产业化公共科技服务平台4个,有4个农产品获中国驰名商标,2个获中国名牌,有省著名商标23个,省名牌产品7个。

  为解决绿色生态农产品进城以及40万农民乘车进城问题,造福城乡群众,市里每年补贴1050万元,推进了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成为全省第二个城乡客运一体化全覆盖的县市,老百姓可以花最少的钱坐上舒适便捷的客车。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