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峰县:合作社里好风光

01.07.2015  11:53

  6月26日下午,横峰县紫灵葡萄专业合作社社员正在给即将成熟的葡萄套上环保纸袋。为保证葡萄的品质和口感,合作社从生产源头开始全部采用绿色种植标准,确保市民真正吃上绿色生态葡萄。记者 孔臻 摄

  宋林峰 李勤 徐俊

  眼下,正值杨梅采摘的季节。在横峰县青板乡红日种养专业合作社百亩杨梅基地里,满眼望去到处都是红艳艳的杨梅,红红的果实累满枝头,几位游客正在采摘杨梅。“再过几天,我的杨梅就要卖完了,以前拉到集市上才10块一斤,现在到园里采摘20块一斤,游客还络绎不绝,他们收获乐趣我鼓腰包。”采摘园老板陈远太满是兴奋地说。

  为解决过去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很难抵御市场风险的问题,该县积极引导成立专业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形成一定规模,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改变了农户在市场中的弱势地位,促进了产业规模化发展。农民则通过土地、现金、技术等入股,组建适合自己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参与市场主体。同时,该县成立了农民合作社指导服务中心,积极帮助合作社健全内部运行机制,建立规范章程,指导全县合作社发展,并免费培训社员和技术指导,组织合作社社员到大中专院校学习,已有20多名社员获得“农民技师证”。组织合作社社员去江苏、北京参加合作社农产品展销会80多次,通过考察、学习、展示,有效地促进了合作社发展壮大。

  岑阳镇岑港村农民黄海英和丈夫几年前在家创办了一个小型蔬菜种植基地,但由于受到资金和人手的限制,规模一直很小。十八大以来,农民土地开始大规模流转,种地补贴开始提高,黄海英和丈夫抓住机遇,以400至600元一亩的价格租了村民10余亩土地,并和几个同乡成立了民富种养专业合作社,基地进入快速发展期,规模不断壮大。如今,该村和邻村蔡坞村的合作社基地已发展到近1000亩,带动当地贫困户198 户752人脱贫致富。黄瓜、茄子、西红柿、豆角等蔬菜不仅满足了当地的需要,而且还源源不断销往上饶、鹰潭等周边城市,给当地农民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为了提高广大农民的创业积极性,解除农民在生产、销售过程中的顾虑,该县以合作社为单位,与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一些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各农户签订产品收购合同,该县还定期或不定期地上门为广大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市场信息和销售服务,切实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操作,有效地推动了地方特色农业的发展,把富有特色的农副产业推向市场争创品牌,为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港边乡农民邹德有与同乡一起成立众德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但刚开始的时候由于信息匮乏,技术落后,销路不畅等不利因素影响了他们对合作社的前景探讨。正当邹德有和他的同乡们一筹莫展的时候,该县农技人员主动上门为他们解决技术难题,县里相关部门则通过网络、媒体宣传,发布供求信息等方式为他们拓宽销售渠道,这让他们喜出望外,现在芦笋销售到南昌、杭州、上海等地,带动了当地100多农民致富。

  该县还采取 “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以自然资源为依托,围绕着生猪业、茶油业、葛业、竹业、药材业、菜业、果业和水产养殖业等地方特色产业,实施“一村一品”发展战略,始终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 的原则,大力引导和扶持农户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家庭餐馆、采摘、农业体验园的建设,发挥乡村田园风光、特色农业和乡土风情的优势,有效带动农产品的销售,使农副产品就地消费,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市场价格,促进农民增收。

  截至目前,该县合作社注册资金达5亿元,入社社员近 8644余人,社员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超过农民纯收入80%以上。其中葛都葛根种植合作社联合社,由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社员达1792人,种植葛根面积10000余亩,产值4000万元,社员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龙门畈乡钱家村连顺葡萄种植合作社,种植葡萄1000余亩,带动全乡种植葡萄,龙门畈乡葡萄种植面积达3000亩以上。全县形成了葛根、油茶、葡萄、芦笋、蓝莓、生猪养殖、水稻良种等农业合作社,为带领农民致富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