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烂漫满城春 峡江县生态城市建设走笔
樱花烂漫满城春 ——峡江县生态城市建设走笔
新华网江西频道4月21日电(曾双全、龙礼香)阳春三月,樱花盛开的季节。峡江县城玉笥大道绵延3000米的樱花绚丽绽放。微风吹拂,花枝摇曳,引来无数市民为其驻足,赞声一片。
“半城绿树半城楼,十街十景看不够”。让人惊艳的,不只是玉笥大道上的樱花,还有玉峡大道上的银杏、锦绣路上的红叶石楠,群玉路上的紫薇……
立足生态,高起点规划,高投入建设,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峡江县城变得更新、更美、更有活力!
生态立足:城市发展“绿”意盎然
“好久没有看过这么蓝的天,这么绿的地了!”刚从河南开封考入峡江县烟草公司工作的李红霞说:“在这么美的小城工作,是一种幸福!”
植树造绿,打造生态新城。近年来,该县坚持“小而精、绿而美”的定位,大力实施“树木进城、森林上街、园林入院、花卉到户”工程,围绕城市街道分布,在城区道路两侧栽植各类树木8000余株,仅50厘米以上的银杏树就上百株,新增和改造绿地面积9.5万平方米,打造了樱花、香樟、银杏、桂花等10条街10道绿化风景线,形成独具峡江特色的“一街一品、两季有花、三季有果、四季常青”的绿化效果。目前,该县城市绿化率达46.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9.1平方米,远超国家和省级森林城市标准。
绿,只是峡江城市的主色调。人性化的建设以及文化元素的装点,让城市更具内涵。用黄土、石灰、沙粒三合土铺装人行道垫层,保证大地呼吸顺畅;将所有花坛、绿化带的尖角改砌成圆形;石阳街的庐陵民居长廊,布满县城的32座庐陵风格的候车亭……从大景观到小景点,城市中心到小区边角,无不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大气与精细的有机结合。
民意为本: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春节期间,峡江县城居然不堵车,太可贵了!”日前,在上海工作的峡江县城居民龚新生回乡踏青,在谈到县城变化时,对县城交通道路建设非常满意。
峡江县始终坚持资金投入以民意为“经”,以城市建设成果与民共享为“纬”,在广泛开展民意调查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一批批重点涉民城建项目“浮出水面”。随着工业园区廉租房、国有林场棚改房、峡江宾馆改造、玉华路、锦绣路建设等一大批民生项目有序推进,峡江城市的高度、宽度数据不断刷新,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2013年,该县在城区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53亿元,完成主街道“白改黑”、人行道生态铺装,实施玉华路、碧玉路北延和梅福路等道路建设,打通断头路,新建和改造道路面积2.5万平方米,玉华北路、锦绣路建成通车,“四纵九横”路网基本成型。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拓展至5平方公里,水、电、通讯形成网络。
城市的变化不仅仅是道路的变宽,楼宇的变高。变宽变高的还有该县决策者的思路和理念。他们深知:产业兴则城市兴,没有产业的支撑,再漂亮的城市也不会有活力。
峡江非农业人口只有4.3万,还分布在新老两个县城。城市人口少,一直制约着城市的发展。为破解这一难题,该县以产城互动为支点,不断做大现代服务业,兴建专业市场,开发旅游景点,建“城”造“市”激发活力。
该县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统筹安排城区和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园区与城区融为一体,力求实现人气和工业的聚集。同时,推进二手车交易市场、纸品交易城、粮油批发城等七大专业市场建设,吸引更多的农民进城创业。因基础设施的投资、用工和原材料上的需求,使得县城所在地水边、金坪等乡镇迅速壮大,一举带动了周边乡镇近6万人口的区域,为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焊接城乡,开发旅游。该县将县城周边的古村古镇、灵山秀水,与峡江水利枢纽旅游资源相结合,实施全域景区旅游发展战略,重点打造道教圣地玉笥山、玉峡湖湿地公园、“1960”年代巴邱古镇、千年历史文化名村湖洲、道医合一的古村何君等旅游景点,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