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唱生命之歌 记江西省“最美家庭”陈留弟家庭

24.01.2015  12:13

    在兴国县,说起陈留弟、肖春华家庭,他们与病魔顽强斗争,创造透析治疗尿毒症21年的生命奇迹,并无私回报社会的事迹,无不让人感慨赞叹。陈留弟家庭2014年5月获得了全国“最美家庭”提名奖,12月获评首届江西省“最美家庭”。

    近日,记者走进了陈留弟家,感受陈留弟、肖春华夫妇俩用坚强和大爱倾情编写的生命之歌。

    忘我工作 厄运悄然临近

    1976年冬,24岁的肖春华成为兴国县城岗乡卫生院的一名妇产科医生。在乡卫生院,她常常需要连续几天不间断工作,遇有危重病人求救,不管何时,不管多远她都要出诊。最让肖春华难忘的是1979年2月9日晚上,一位住在边远山区的农民来喊出诊,焦急地说老婆分娩胎盘没下来。肖春华背起药箱就走,当时肖春华怀孕接近临盆了,愣是挺着大肚子走了10多公里山路出诊。第二天回卫生院的路上,她肚子疼得厉害,挪到医院,一下扑倒在床上,次日就生下了孩子。肖春华先后在城岗乡、古龙岗镇卫生院干了9年,几乎没有好好休息过一天,哪怕是除夕夜也要出诊。陈留弟则通过自学成为工人作家,1991年4月从兴国县一工厂调入了兴国县文化馆工作,肖春华于1985年冬调到了兴国县妇幼保健院。

    然而,厄运却悄然而至。1990年初肖春华开始感到全身无力、头胀。同年11月3日,在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诊治同位显示肾功能已损坏60%以上,医生建议她住院治疗和卧床休息。肖春华深知自己的病一年半载难治好,兴国县妇保院人手紧张,她坚持带病上班,就地治疗。

    相濡以沫 创造生命奇迹

    1994年元旦,肖春华在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被诊断为患慢性肾功能衰竭致尿毒症。医生告知要生存只有两个办法,一是换肾,二是每周至少做两次血液透析。对于家庭拮据的陈留弟一家,唯一的选择就是做透析。

    在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做第一次透析前,肖春华扑在陈留弟的身上哭了起来:“我就哭这一次,以后我不哭,你也别哭,我们一起顶住!”肖春华在透析中经常发生低血压,护士就要立即输送高渗葡萄糖抢救,肖春华的反应剧烈:呕吐,抽筋,挣扎中大汗淋漓,眼前一片漆黑……直到血压上升才能脱离生命危险,21年的透析,她几度与死神擦肩而过。

    “是党和政府、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及家人亲友的大爱让我闯过一次次‘鬼门关’。”肖春华说。

    上海的推拿医师陈玉琴、乌传锦等人了解到肖春华勇抗病魔的事迹后,安排肖春华在上海的一家大型医院就诊。许多熟悉和不熟悉的人,领导、同事、亲友来看望她、帮助她,给了肖春华莫大的温暖。陈留弟寻医问药、研究陌生的医学课题,陪着肖春华去大城市的医院治疗;因家庭陷入困境初中便辍学的子女,通过自学均获得了本科学历。

    回报社会 高唱生命之歌

    “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长了,我一点也不能浪费,能帮家里一点算一点,能帮别人一点算一点。”肖春华告诉记者。

    兴国县城有几名职工,得知自己患了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衰竭时,一度悲观失望。肖春华得知后主动为他们导医,介绍饮食治疗,几位病友又振作起来,积极求医,病情先后得到控制。肖春华也十分关心外地的病友,她经常给同样身患绝症和身处逆境的人写信,鼓励他们向病魔和压力挑战。

    “陈留弟创作的戏剧小品和曲艺节目富有地方特色、直接地气,观众们都爱看,每次在乡下演出,来观看演出的群众都是人山人海。”兴国县长青艺术团团长申秋萍、王九秀告诉记者。

    在困境中,陈留弟从掌握时间开始,把生活织成细密的网眼,一边照顾病妻,一边忙于文学创作。“我正在病房里为文友们创作的多篇小说写修改意见,起草准备在兴国县作协小说创作笔会上的发言稿。”1月14日,陈留弟在电话中告诉记者。(陈书海 特约记者赖福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