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垚烽:正视政策之弊才能避免“人间悲喜剧”

07.03.2014  09:55

  3月6日上午,应邀出席记者会的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谈到“不少家庭出售第二套房时先离婚,卖后再结婚,不交20%的个人所得税”的现象时表示,如果一个政策出来,造成一些人间的悲喜剧,这个政策肯定是有缺陷的。(3月6日中国新闻网)

  “假离婚”的问题存在久矣,但有司如此“人性化的回应”,印象中却还是头一遭。其实,从严格的法律意义上讲,并不存在什么“假离婚”的问题,因为根据《婚姻法》,夫妻双方只要是办理了离婚手续,那就是“真离婚”。法律只问程序、不问原因。只是鉴于有些离婚并非感情破裂所致,而是为了规避买房、卖房、计生方面的相关政策规定,所以民间形象地称之为“假离婚”。由于“假离婚”的初衷事由在道德上显得并不那么光彩,所以多数时候往往受到官方的批判,甚至还曾有全国政协委员建议通过“个人信用差评”来加以封杀。

  现在好了,财政部长这一番“政策造成人间悲喜剧”的动情之语,虽然不像此前央行行长周小川“不会取缔余额宝”那样表态明确,但至少在道德上替那些背负“钻法律空子”骂名的人们去过(错)化。如果再联系到楼继伟在记者会上说的其他一些暗示意味颇强的话语,比如“很多国家征收财产转让个人所得的时候,是给予不同的便利的”“下一步改革的时候改成综合所得税时要考虑”等,应该说,改变“假离婚”等“政策造成人间悲喜剧”,前景是可期的。

  事实上,无论是周小川“不会取缔余额宝”的表态,还是楼继伟“政策造成人间悲喜剧”的回应,并非因为“宰相肚里能撑船”,而是基于一种务实的改革态度,即尊重民众的自发精神和市场的原生动力。回顾改革所走过的道路,不管是农民分地还是“盲流”进城,最初不都是对原有体制的叛逆和突破吗?同样的,作为一种新生现象,“假离婚”究竟会对既有制度产生怎样的影响,目前谁也说不准。这种情况下,与其忙着对它进行道德批判,力求扼杀在萌芽状态,不如先等一等、看一看,说不定其中所闪现的“民间智慧”还能为相关政策调整提供实践灵感。

  当然,做到这一点,不能仅仅将希望寄托在个别官员的宽宏大量上,更需要有制度层面的保障。上月11日,李克强总理在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所提的,对市场主体而言,“法无禁止即可为”;对政府而言,则是“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便是奔此而去。换言之,倘若凡事都能运用法律思维,坚持依法行政,那么就算相关税制调整一时还难以开展,但至少不会再有人提通过“个人信用差评”来对付“假离婚”这样的馊主意。

  无数的实践早已证明,如果发生群众集体“钻法律空子”这样的事情,那么一定不是群众有问题,而是政策设计存在大缺陷。唯有正视政策之弊,才能避免“人间悲喜剧”。否则,这悲喜剧只会一幕一幕,不停地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