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风反腐向基层——宜春集中查处“蝇贪”纪实

24.03.2016  18:07

  上高县田心镇红卫村原党支部书记黄发桂贪污、挪用集体资金,被开除党籍;奉新县干洲镇枧下村原党支部书记魏远平套取粮食补贴资金,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去年4月以来,宜春市正风反腐向基层,立案查处基层党员干部侵害群众利益案件311件,给予党政纪处分228人,移送司法机关49人,查出涉案违规资金4081万元,受到广大群众点赞。

   从“发现”到“发动

  “通过分析近两年的信访情况发现,反映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贪污、挪用、侵占集体‘三资’问题的信访举报占比很大。”2015年4月,一份市纪委信访分析简报引起了宜春市委领导的重视。

  越到基层,干部的作风越重要。宜春市高度重视基层风气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集中力量向村干部腐败问题“开刀”,整治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违纪违法行为。

  宜春市委、市纪委分别召开常委会和专项工作推进会进行部署,下发实施方案,要求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集中对2012年以来基层党员干部贪污挪用、截留挤占、骗取套取农村集体资金和国家补贴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进行纠正和查处。

  县、乡、村三级层层动员,公布举报电话和邮箱,发动基层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各级纪委紧盯基层群众关切的顽症,统一行动查处“蝇贪”,打响攻坚战。

   从“查出”到“查办

  宜春从信访举报、党风政风监督、财务审计、网络舆情等方面入手,市、县、乡三级纪委联动,对全市2612个村(居)委会近年来集体经济收入情况进行大梳理、大排查,发现问题线索667条。

  在排查过程中,该市要求各级纪委要“清仓见底”“不留死角”,包括以前的暂存、留存件,一并纳入排查范围,共排查问题线索所涉村(居)委会505个。

  “建立线索台账,实行销号核查,确保不遗漏任何一条问题线索、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问题、不忽视任何一项不明情况。”3月21日,宜春市纪委党风政风室负责人告诉记者。

  哪里问题集中就巡察哪里,谁问题突出就巡察谁。该市把对乡镇(街道)、县(市、区)直单位的巡察延伸到村(居)委会和基层站所,尤其把集体经济收入多、资金来源项目多、征地拆迁面积多和信访反映多的村(居)委会列为巡察重点,查处了一批基层党员干部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

  宜丰县在专项巡察中发现,澄塘镇故村村6名村组干部共同挪用征地补偿款541万元给他人用于投资,给予6人党政纪处分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樟树市洋湖乡福城村委会原主任彭勇军贪污低保资金1万余元,被开除党籍。

  专项行动期间,全市共立案查处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288件,涉案人员369人;党政纪处分195人,移送司法机关44人;查出涉案违规资金3947万元,上缴财政632万元。

   从“预见”到“预防

  “征地很辛苦,班子补一补”……日前,宜春市纪委提炼出基层干部在平常工作中容易产生的18种违纪现象,编成漫画口袋本,送到了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案头,同步张贴海报到每一个村组,受到干部群众好评。

  “抓早抓小抓预防,在保护群众利益的同时,还要在预防上下功夫,挺纪在前,才能真正保护干部。”宜春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王宏安说。该市进一步抓实廉政教育,通报、曝光基层腐败典型案例124起,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市、县两级分别给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上廉政课,对村组干部开展廉政培训;开展责任追究,奉新县对2个基层干部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和违纪违法行为频发,负有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乡镇党委书记及纪委书记进行约谈。

  坚持问题导向,查找漏洞,完善了一批制度,推动基层正风反腐长效化。针对组级财务管理不规范问题,在全市推行“组账村代管”制度,1万多个村民小组纳入“组账村代管”;针对套取骗取国家惠农补贴资金问题,完善了“一卡通”制度;针对涉农专项资金管理使用问题,规范了资金的拨付、管理和监督等多项制度。

  宜春正风反腐向基层,严查群众身边的腐败,维护了群众利益,赢得了民心。袁州、丰城、高安和宜丰的基层信访件,同比均下降25%以上。(付晓露  本报记者  邹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