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宁县兑现民生承诺解决百姓住房难
武宁县新老城区,分布着一个个高档的住宅小区,外人很难分清哪是商住小区,哪是保障房安置小区。因为许多保障房小区地处闹市,环境优美、设施齐全,规划设计不亚于商住小区。阳光小区、沙田小区、鸿泰小区、鸿安小区、樟岭小区等几十个保障房小区已经成为县城住房困难群众的幸福家园,成为“中国最美小城”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在2011年召开的武宁县十三次党代会上,县委书记沈阳代表本届县委班子向全县人民作出了住房承诺:本届内实现困难群众居者有房住目标。
4年多来,该县多方筹措项目资金近30亿元,建设保障房23446套,共174万平方米,城乡居民“居者有房住”目标基本实现。
打造精品工程,城区困难居民住进高档小区
集公租房、廉租房和安置房为一体的武宁县新区“阳光新城”小区,门前是宽阔平展的武陵岩大道,左边与县六小一路之隔,右面与县第二幼儿园比邻,不远处是正在建设中的商业综合体和游人如织的湿地公园;小区内树木葱郁,桂花飘香,干净整洁。如此黄金地段建“三房小区”,足见县委县政府真心关注民生、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难的工作力度和决心。
住在“阳光新城”小区25栋801房的李兰女士介绍,以前租房是满城跑,打听哪里便宜就到哪里租,条件差、湿气重,小孩小容易生病,为此不知道流过多少泪。“去年摇号住进了阳光新城的公租房,一家人总算是有了一个固定的家,房子虽然只有60平方米,但是全部进行了装修,买了新的家具,一家三口住着舒心。”说到这里,李女士满脸洋溢着满足和幸福。
住在该县沙田小区的冷奶奶算了一笔账:以前租住一间低矮的民房不到20平方一个月都要花100多元,现在住的廉租房50平方米一个月才55元。没有政府的关心和好政策,想都不敢想能住上这样漂亮的楼房,县委、县政府真把困难群众住房难的事放在心上。
2011年以来,类似李女士、冷奶奶这样情况的居民,该县已经有6000余户中低收入家庭通过廉租房、公租房公开摇号住上了新房,近1.8万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改善。
该县高度重视保障房建设工作,实行“领导包挂项目,干部一线工作”的推进机制,每个项目明确一位责任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责任人、一个工作组、一套工作方案和一支好的施工队伍,明确项目的建设内容目标、开竣工时间。在用地、税费、信贷等方面制定了优惠政策,并优先供地,在人、财、地上给予大力倾斜,配套资金及时落实到位,小区规划选址尽可能地做到方便交通、就学、就医和购物。
同时严把质量关。实行工程建设“五制”,严格执行施工队伍诚信准入机制和工程建设监管机制,高质量、高品位建设,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优、进度快。富园、旺园、阳光小区廉租房和公租房建设工程、东门和樟岭两个棚改安置建设工程均被评为县优工程。
推动镇村联动,农村困难群众搬进理想家园
行走在武宁县工业园武安桥上,武安河水清波微漾,一道道拦水坝形成的一挂挂白色的小瀑布增添了河水的灵动。两岸一棵棵高大的景观树和低矮的花圃形成错落有致的绿色景观带。紧挨着的数百栋色彩美观、造型别致的安置房和配套的学校、社区、商场、医院等建筑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建筑群,让人倍感气势,一座崭新的移民新城矗立眼前。
武安锦城总规划建设用地900亩,总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可建安置房7000余套,安置人口3万余人,品味和功能不亚于城区。武安锦城安置新区是该县着力实施镇村联动、解决农村困难群众安居乐业、打造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一大力作。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推进,县委书记沈阳多次亲临项目建设一线,调度协调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困难和问题,确保了武安锦城快速高效推进。成立了武安锦城安置区建设指挥部,由县委常委、农工部长担任指挥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副指挥长。
县里在用地指标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争取安排了全部的用地指标。多方整合项目建设资金,截至目前,资金整合数额达到近5亿元。今年4月,第一批1337户5047人安置房分配工作已经完成,第二批521户1977人完成了搬迁对象核查。
在做好武安锦城安置新区建设的同时,该县按照“县乡主导、农民主体,土地运作、政策集成,工农互促、产业融合,服务均等、城乡一体”基本思路,启动了鲁溪、新宁、巾口、宋溪、官莲、澧溪6个重点镇的镇村联动建设。每个重点镇在搞好老集镇改造提升的同时,都规划建设1个100亩以上,入住人口2000人以上的城乡一体化新区和2个50亩以上、入住人口500人以上的中心村。
同时在非镇村联动重点镇开展了10个中心村建设。大洞乡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占地80亩、拟建房屋88栋、安置人数450人的彭坪村杨岑中心村,目前水、电、路、绿化等公共设施配套完善,已完成房屋主体工程建设47栋,群众已搬迁入住。澧溪镇采取对原居住在太平村的深山区群众进行整村移民搬迁的方式,统规自建占地90亩、拟建房屋100栋、安置人数470人的太平村坳背中心村,目前已完成房屋建设61栋、搬迁入住61户。
为彻底解决农村困难群众安居问题,该县大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县、乡镇、村三级层层签订责任状,通过组织邻里相帮、结对帮扶、投工投劳等措施帮助困难农户改造危房。2011年以来,共重建新建6655户,63.6万平方米,维修加固1680户,12万平方米,共下拨危房改造补助资金1亿多元。对于五保户实行敬老院安置,力争做到对困难群众一个都不拉下。
今年该县还启动了乡镇公租房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农村住房保障体系,使“居者有房住”的民生承诺得到了更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