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宁发现国宝白颈长尾雉(图)

06.05.2016  11:56


  白颈长尾雉是中国特产鸟类,已列入世界濒危鸟类名录T级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数量稀少。


  白颈长尾雉喜欢在茂密的树林下游荡、觅食,并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性,以便能及时发现险情。


  我省连续第二年发现白颈长尾雉,当地10多年的封山育林、涵养水源功不可没。


  野生竹鸡同时出现在镜头里,说明武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呈常态化发展。


      5月3日傍晚,白颈长尾雉雄性终于出现在守候了12个小时的记者镜头前,记者先后5次、历时50多个小时潜伏进武宁宋溪镇伊山村,终于拍摄到它惊艳的身影。早在上世纪80年代,白颈长尾雉就曾在该地区出现过,尔后30余年鲜见其踪影,直到去年在该县幕阜山被发现,今年再次发现白颈长尾雉,证明该县已经有种群存在。白颈长尾雉为大型鸡类,体长81厘米,雄鸟头灰褐色,颈白色,脸鲜红色,其上后缘有一显著白纹,上背、胸和两翅栗色,上背和翅上均具1条宽阔的白色带,极为醒目;下背和腰黑色而具白斑;腹白色,尾灰色而具宽阔栗斑。白颈长尾雉是中国特有鸟类,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区的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竹林和林缘灌丛地带,其中尤以阔叶林和混交林最为主要,冬季有时可下到海拔500米左右的疏林灌丛地带活动。

 

  编辑:严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