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武宁:把计生执法关在规范“笼子”里

14.05.2014  19:45

  3月3日,贵州黔西南州农民王光荣因为缴不起4个孩子的22500元的“超生罚款”,割腕自杀。近些年来,将计划生育政策与其他政策“捆绑执法”的现象并不罕见,贵州自去年开展“双诚信双承诺”工作以来,这一做法得以强化。被捆绑的不单义务教育,医保报销、结婚登记、身份证明等也包含在内。在王光荣死后第二天,贵州黔西南州明确表态取缔将义务教育与计生政策捆绑执行,但在贵州其他地方,“双诚信双承诺”工作仍在推进。(5月13日东方早报)

  看过宋丹丹,黄宏的《超生游击队》小品的人都记得,他们扮演的小两口为了多生孩子,不惜荒了土地,全家外逃,背井离乡,其衣衫褴缕让人深感忧虑。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现实生活中真的有比这“超生游击队”还牛的“超生队”,他们比“宋丹丹和黄宏”牛得多,甚至比“宋丹丹和黄宏”超生的还多,使一些地方的计划生育工作,经常被说成是天下第一难的工作。然而,计划生育从国策上升为国法,其工作考核压力却是越来越大,实行的计划生育“一票否决”、“末位淘汰”制度,导致一些地方干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在压力下产生急躁情绪,在工作中作风简单生硬甚至是粗暴,由此产生诸多对抗结果,使计生工作饱受诟病。

  此次贵州黔西南州农民王光荣自杀身亡,虽然表现在捆绑式计生执法,其根源在于计生工作规范化管理缺失。一方面,是对经济能力较差,交不起社会抚养费的困难群众缺泛有效帮扶措施;另一方面,计生宣传、队伍、执法监督机制薄弱,管理的不规范导致了悲剧结果。因此,将计生执法与其他教育,医保、身份证明等民生事项分离势在必行,而计生工作管理规范化建设更是迫不急待。

  超生现象根源在“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传统陋习思想,转变传统生育观念,应当加大教育宣传力度,针对育龄人口入户开展计生政策、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知识的宣传教育,尤其在移风易俗的新文化教育不可或缺,使过去攀比子女数量多少转变成攀比子女受教育程度;应当以发展经济来引导,加大扶贫济困力度,帮助发展经济实力,使穷生盼子女出息的不良思想转换成致富靠自己的实际行动。

  而规范和完善计生工作政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和监督保障措施,健全基层计生管理和服务机构公开办事制度,加强社会抚养费的监管等等,都是计生工作管理规范化建设的题中之义。相信,把计生执法关在规范“笼子”里,通过增强执法透明度,做到具体问题分析问题,并不断探索各种解决办法,必然扭转计生工作不良局面,使之走上规范的法制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