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宁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完美融合

18.06.2015  11:21

  没想到这里的生态这么美、发展这么好。生态文明建设怎么建,我在这里找到了感觉、找到了答案、找到了建设江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路线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看不仅不会影响经济发展,而且能推动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从更高层面上促进经济发展,是更有质量、更有效益的发展。”前段时间,省委书记强卫到武宁县调研生态文明建设时由衷地感叹。

  良好的山水生态既是上天对武宁的格外眷顾,更是武宁人多年来对生态细心呵护和大力建设的结果。县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绿色崛起”的发展思路和“保护也是政绩”的执政理念,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关于推进绿色生态县建设的实施意见》《武宁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实施方案》《武宁县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决定》等一系列保护生态的发展举措,唱响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乐章。

  武宁县委书记沈阳多次指出:要把生态作为生命线来抓,把生态保护作为一切开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武宁人对生态的保护,不是源自上级的要求和外界的压力,而是自身的自觉行为。

  多年来,武宁县实施了最严厉的措施,从蓝天到山上、水里,从工业到农业、从城市到农村,全方位、立体式保护;多方联动、多措并举,呵护山水武宁这块生态福地。

  在园区,抬高项目引进环境准入门槛,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环境功能区划,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一律拒之门外。近几年该县先后拒绝了造纸、制革、电镀、印染、钒冶炼等几十家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坚决不引进有污染的企业,凡是现有企业环保不达标的一律关停整改。2011年以来,先后关停50多家有污染的企业,工业园区实现“零排放”。2013年建设废弃灯毛管回收处理厂,防治废渣及汞污染。2014年全面完成节能灯企业“液改固”及汞蒸气回收技术改造。

  在城区,全面改造完善污水管网,实施雨污分流,在全省县一级率先建设污水处理厂,对生活废水进行全面处理,达标排放。

  在农村,全面推广使用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推进“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为主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实现农村清洁工程全面覆盖;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控制面源污染;实施养殖业专项整治,对属于禁养区的一律搬迁或关停,限养区内的责令做好污水达标排放。实行有机种植、无公害种养。按照“农村园林化”的要求,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着力培植油茶、香榧、药材、花木等特色种植产业,让绿水青山同时成了金山银山,走出了一条发展现代农业致富农民与保护生态美化农村的健康之路。如今,武宁的清水鱼、蜂蜜、杨梅、葡萄、吊瓜籽、茶油等农产品非常畅销。

  在山上,全面实行封山育林,严厉打击盗伐林木、无序砍树等行为,除群众必需自用材和林地已经批准为项目建设用地需要砍伐木材外,坚持做到全县不砍树,不向县外出售商品木材。对靠山吃山、以砍树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山区群众实行整体搬迁,对一些没有实质种养和投入内容、仅以砍树为目的的山场流转,一律中止合同,收回山场,还给老百姓。对全县国有林场进行全面改革,通过重组定性、减员增效、盘活资产、剥离分流等方式,顺利实现了国有林场向公益型林场转变,传统的林业工人从“伐木工”变为“护林员”。

  在湖区,彻底清理网箱、库湾养殖,实行清水养鱼。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对庐山西海武宁境内网箱养殖和库湾养殖进行清理,先后依法依规清理养殖网箱25000个,养殖库湾345座。

  通过各种措施,有效保护了一级空气、一类水质,使该县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境内地表水达到国家二类水质标准,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森林覆盖率达到72.1%。2014年《江西环境状况公报》公布,庐山西海水质为优,在全省湖库河流中水质名列第一。全县19个乡镇有16个乡镇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评为省级生态乡镇。

  武宁保护环境、呵护生态的目的是要利用好的生态来造福人民,发展经济,实现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的完美融合。

  围绕决战工业500亿的目标,武宁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江西省节能灯产业基地——武宁县工业园为基础,升级转型现有160家在园绿色光电企业,“内转外引”建300万平方米的“山水武宁灯饰城”,生产和销售LED灯和各式成品花灯,计划5年内建成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灯饰集散基地。同时,灯饰城与旅游互相借力,把灯饰城建成一处景点,让游客成为灯饰城顾客。

  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主体,引进了50亿元的华夏国际旅游度假区、50亿元的泰国风情度假村、90亿元的庐山西海国际养生中心、10亿元的茶棋水文化园、5亿元的西海楼、2.8亿元的大千游艇等20多个项目。这些旅游重点项目将带动一个产业,引领一个集群,彻底改变武宁旅游当前小而散的局面,助推经济快速发展。

  武宁县把县城打造成景区,做成一产、二产、三产的大本营,目前,整个县城就是一个4A级景区,正在积极创建5A级景区。同时,该县把民生工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全面兑现民生实事的承诺。特别是在园区规划土地900亩,分三期建设武安锦城移民安置小区,可安置7000户30000人,确保全县城乡居民居者有其屋。

  呵护好良好的生态,坚持走绿色崛起的道路,不仅不会影响经济发展,而且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实现人民幸福指数的大幅度提升。2014年,该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赶超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0亿元,四年增长77%;财政总收入14.5亿元,四年增长16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78亿元,四年增长219.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17元,四年增长87.8%。(九江日报 柯水生  王怡荣  李炼)

 

  没想到这里的生态这么美、发展这么好。生态文明建设怎么建,我在这里找到了感觉、找到了答案、找到了建设江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路线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看不仅不会影响经济发展,而且能推动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从更高层面上促进经济发展,是更有质量、更有效益的发展。”前段时间,省委书记强卫到武宁县调研生态文明建设时由衷地感叹。

  良好的山水生态既是上天对武宁的格外眷顾,更是武宁人多年来对生态细心呵护和大力建设的结果。县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绿色崛起”的发展思路和“保护也是政绩”的执政理念,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关于推进绿色生态县建设的实施意见》《武宁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实施方案》《武宁县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决定》等一系列保护生态的发展举措,唱响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乐章。

  武宁县委书记沈阳多次指出:要把生态作为生命线来抓,把生态保护作为一切开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武宁人对生态的保护,不是源自上级的要求和外界的压力,而是自身的自觉行为。

  多年来,武宁县实施了最严厉的措施,从蓝天到山上、水里,从工业到农业、从城市到农村,全方位、立体式保护;多方联动、多措并举,呵护山水武宁这块生态福地。

  在园区,抬高项目引进环境准入门槛,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环境功能区划,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一律拒之门外。近几年该县先后拒绝了造纸、制革、电镀、印染、钒冶炼等几十家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坚决不引进有污染的企业,凡是现有企业环保不达标的一律关停整改。2011年以来,先后关停50多家有污染的企业,工业园区实现“零排放”。2013年建设废弃灯毛管回收处理厂,防治废渣及汞污染。2014年全面完成节能灯企业“液改固”及汞蒸气回收技术改造。

  在城区,全面改造完善污水管网,实施雨污分流,在全省县一级率先建设污水处理厂,对生活废水进行全面处理,达标排放。

  在农村,全面推广使用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推进“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为主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实现农村清洁工程全面覆盖;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控制面源污染;实施养殖业专项整治,对属于禁养区的一律搬迁或关停,限养区内的责令做好污水达标排放。实行有机种植、无公害种养。按照“农村园林化”的要求,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着力培植油茶、香榧、药材、花木等特色种植产业,让绿水青山同时成了金山银山,走出了一条发展现代农业致富农民与保护生态美化农村的健康之路。如今,武宁的清水鱼、蜂蜜、杨梅、葡萄、吊瓜籽、茶油等农产品非常畅销。

  在山上,全面实行封山育林,严厉打击盗伐林木、无序砍树等行为,除群众必需自用材和林地已经批准为项目建设用地需要砍伐木材外,坚持做到全县不砍树,不向县外出售商品木材。对靠山吃山、以砍树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山区群众实行整体搬迁,对一些没有实质种养和投入内容、仅以砍树为目的的山场流转,一律中止合同,收回山场,还给老百姓。对全县国有林场进行全面改革,通过重组定性、减员增效、盘活资产、剥离分流等方式,顺利实现了国有林场向公益型林场转变,传统的林业工人从“伐木工”变为“护林员”。

  在湖区,彻底清理网箱、库湾养殖,实行清水养鱼。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对庐山西海武宁境内网箱养殖和库湾养殖进行清理,先后依法依规清理养殖网箱25000个,养殖库湾345座。

  通过各种措施,有效保护了一级空气、一类水质,使该县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境内地表水达到国家二类水质标准,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森林覆盖率达到72.1%。2014年《江西环境状况公报》公布,庐山西海水质为优,在全省湖库河流中水质名列第一。全县19个乡镇有16个乡镇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评为省级生态乡镇。

  武宁保护环境、呵护生态的目的是要利用好的生态来造福人民,发展经济,实现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的完美融合。

  围绕决战工业500亿的目标,武宁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江西省节能灯产业基地——武宁县工业园为基础,升级转型现有160家在园绿色光电企业,“内转外引”建300万平方米的“山水武宁灯饰城”,生产和销售LED灯和各式成品花灯,计划5年内建成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灯饰集散基地。同时,灯饰城与旅游互相借力,把灯饰城建成一处景点,让游客成为灯饰城顾客。

  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主体,引进了50亿元的华夏国际旅游度假区、50亿元的泰国风情度假村、90亿元的庐山西海国际养生中心、10亿元的茶棋水文化园、5亿元的西海楼、2.8亿元的大千游艇等20多个项目。这些旅游重点项目将带动一个产业,引领一个集群,彻底改变武宁旅游当前小而散的局面,助推经济快速发展。

  武宁县把县城打造成景区,做成一产、二产、三产的大本营,目前,整个县城就是一个4A级景区,正在积极创建5A级景区。同时,该县把民生工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全面兑现民生实事的承诺。特别是在园区规划土地900亩,分三期建设武安锦城移民安置小区,可安置7000户30000人,确保全县城乡居民居者有其屋。

  呵护好良好的生态,坚持走绿色崛起的道路,不仅不会影响经济发展,而且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实现人民幸福指数的大幅度提升。2014年,该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赶超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0亿元,四年增长77%;财政总收入14.5亿元,四年增长16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78亿元,四年增长219.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17元,四年增长87.8%。(九江日报 柯水生  王怡荣  李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