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武宁:莫让茅台超编培养成“破窗”危害

21.07.2015  11:23

  7月13日晚间,贵州茅台发布公告称,公司将新增5位副总经理,至此其副总经理人数达到创纪录的11位,遥遥领先同行企业。(7月20日长江商报)

  作为国企白酒业“一哥”地位的贵州茅台,不仅是茅台酒利润高达95.66%等显现“财大气粗”,且因高管年薪丰硕倍受人们关注。而此次茅台集团“任性”一次性新增五位高管,更给人留下“雍容华贵”的副职阵容垢病。为何茅台集团不惜修改《公司章程》,任性“扩军”副职高管?是真如其所言为了完成“新旧交替”?面对令人“瞠目结舌”的14位高管阵容,国企茅台挟其“一哥”地位,不顾行政成本,超编培养逆行政“瘦身”改革,其产生的“破窗”危害绝不可小觑。

  长期以来,国企高管因超高年薪收入倍受争议,要求国企高管减薪的呼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然而,白酒业“一哥”茅台不仅不顾民众呼吁和中央数次提及的高管减薪改革,反而逆潮流而行,任性修改原有规定,新增5名副职高管,故意纵容副职膨胀,深刻反映出茅台集团主管领导使用权力的随意性大,“官本位”思想严重。此举,无疑破坏了国企定编、定岗、定员“三定”的严肃性、法定性,使“三定”制度变形走样、面目全非,造成的“破窗”危害,或将从白酒行业扩散到其他国企,使“副职”高管泛滥成灾。

  事实上,茅台集团《公司章程》第一百三十条规定,公司设副总经理四至六名。其原有高管已基本满编,要新增高管,本应按“退一个补一个”的制度规范操作。既便存在“新旧交替”问题,相信在原岗位培养也能做到。为何非要超编培养?笔者以为,一则是传统腐化的“加官进爵”思想作祟。从茅台集团新增5位副职情况来看,有两位原就在高管层,另三人也在集团打拼多年,都是熬到了该“加官进爵”的时候。或许有人认为,不给这5人“”当,情面上说不过去,于是超编副职高管也在所不惜。二则制度监督缺位,茅台集团职数、机构、定员等编制的贯彻执行成一纸空文。召开一个董事会议就可随意修改制度,就可任性决定聘任副职高管,把上级“审批”当走过场,把监督“把关”视若无物,此等“一言堂”的家长作风,令人情何以堪!

  可以说,茅台集团此次“超编培养”形成的“破窗”危害极大。不仅触碰了“三定”高压线,损害了制度公信力,如果任由其发展,将给国企控制编制和高管职数带来更大困难,之后,其他国企或以更多冠冕堂皇的理由要求增加副职职数,彻底使国企副职高管泛滥成灾,负面示范效应严重破坏了国企改革,为国企转型发展造成障碍。

  值得关注的是,国企增加副职,就意味着行政开支的增加,尤其是副职的年薪高得惊人,这将从何谈起国企运营的高效节约?再说,一个国企副职过多,造成分工过细、职能交叉,形成一块块内部独立圈,反而更难协调和统筹兼顾。因此,对国企设置副职,必须配套相关监督法规以及监督手段,在从政效率上落实精简,尽快遏制任性聘任副职现象,消除“破窗”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