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文:不吃狗肉者,未必就是“佛”

18.06.2014  10:51

  6月6日,玉林市政府重压之下发布声明,称“狗肉节”只是个别商家和民间的一种说法,玉林市各级政府和民间组织都没有举办过任何形式的所谓“夏至荔枝狗肉节”活动。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实地采访中发现,目前玉林当地当街宰狗已被禁止,与“”字沾边的招牌、标识,“”字一律都被遮挡、涂抹、覆盖直至铲除。(6月17日《北京青年报》)

  玉林“夏至荔枝狗肉节”,是该市民间自发形成的节日。虽然真正成为节日仅有十来年,但玉林人夏至吃荔枝狗肉,此事古已有之。而近两年来,一年一度的“狗肉节”成了“口水节”,缘于一些爱狗人士不忍目睹那一幕幕血淋淋的场景、一道道狗肉汇集的“盛宴”,纷纷口诛笔伐。而今年,早在五一期间就有部分明星呼吁取消“6·21狗肉节”,善待我们人类的朋友。玉林人因此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终于,在舆论的“高压”下,玉林市政府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纷争”,不得不在端午节后出台了特定政策。据当地干部透露,“市政府通过商会向商户发布‘口头通知’,禁止任何人当街宰杀狗类,禁止通过各种字号向公众招徕狗肉生意……一旦发现有商铺违规操作,将暂扣其营业执照!”其原因不言而喻,自然是为了防止成为“众矢之的”、给当地带来无谓的麻烦,畏言之心、谨慎之风一览无余。由此看来,当地政府被舆论暴力“压倒”了、屈服了。难道狗肉节真的要从此销声匿迹了吗?狗肉节究竟该何去何从呢?

  狗、猪等六畜自为人工饲养以来,就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便利、做出了不少的贡献,成为我们人类忠实的朋友。虽然佛家有云“不杀生”,但并不影响它们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并且不断在食谱上推陈出新。除了马之外,其它五种动物是传统中华美食中少不了的主角。若真正论及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量,恐怕狗是最小的。既然李白有诗“烹牛宰羊且为乐”,既然我们可以大吃猪肉、大啖鸡鸭,那么吃狗肉又有何不可呢?况且,法无禁止既可为,只要商家守法经营,且让爱狗的继续爱去、吃狗肉的继续吃吧,也不必遮遮掩掩。当地政府只要加强对狗的养殖、运输、屠宰、加工、经营与消费多个环节进行监督和综合治理,把好食品安全的各个关口也就是了,吃不吃狗肉还是交给市场吧。

  反过来说,不吃狗肉者未必就是“”,这场“口水战”根本就无关文明,爱狗人士及动物保护者若非要拿文明的帽子对玉林人施压,我倒是有几个问题想问问:不少家庭都会在家里养几条鱼,是不是各种鱼类美食也应该退出我们的餐桌?为了爱狗而上演高速路上拦截运狗车辆,这倡导的是什么文明?有多少所谓的爱狗人士在街上遛狗时,任其随处拉、尿,这倡导的是什么文明?你们身穿貂皮大衣、腰扎鳄鱼皮的皮带、脚踩真牛皮的鞋子,这又倡导的是什么文明?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是先管好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