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武田文:“弃星”藏猫腻 定点需透明

17.10.2014  12:23

  政府的规定在酒店业界内引起了一些反应,也催生出了一些应对办法。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在全国多地,部分五星级酒店放弃星级资质的复审,从“五星”变“无星”。今年以来我国“弃星”的10家五星级酒店中,至少半数为当地政府的定点招待酒店。(10月16日《新京报》)

  说句实在话,笔者本来还沉浸在由一些酒店主动降星所反映出的作风建设成效之中,可读过这则报道,真的是犹如当头棒喝。谁会料到这降星、弃星中竟然藏着不足为外人道也的猫腻,宾馆、酒店的工作人员一语道破了“天机”,“挂了星就做不下去了,因为主要还是靠政府这边的业务”,“酒店是政府定点酒店,‘大领导经常来住’”。

  “八项规定”的实施以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出台以来,我们真的看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比如不少星级酒店由过去的车水马龙变得门可罗雀,许多高档宾馆也由昔日的人满为患过渡到了现在的宾客寥寥,这似乎有力地证明了规定、禁令的威慑效应,充分地显示出了机关单位、干部作风的明显好转。年初在浙江省的“两会”上,省人大代表陈妙林也用一些数字对此进行了评价:去年内地有50多家星级酒店主动“降星”;他的集团酒店整体营业额下降18%,餐饮平均营业额减少了20%。

  但上述那些宾馆、酒店工作人员的话却不得不令我们重新审视,我们被一些表象所迷惑了,弃星竟然只是一些星级消费的暗渡陈仓之计。严控会议费对一些政府业务占比较高的酒店提出了挑战,“限星”规定让部分五星级酒店不得不自降“身价”、主动弃星,可酒店还是那个酒店,宾馆仍是原来的宾馆,领导享受的待遇、参会人员得到的服务并没有改变,酒店、宾馆也是价格不变、收费不减,并没有什么损失。而最终受损失的只能是政府的公信力,受影响的唯有作风建设的真正成效。

  这一切的根源还是要从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上去挖,去政务公开的透明度上去找。倘若广大干部真正能把规定、禁令入脑入心,真正做到“思想上严起来、整改上严起来、正风肃纪上严起来”,如此即使酒店以弃星为计恐怕也得真正把价格、服务与星级划上等号。如果三公经费能够真正做到彻底公开,毫无漏洞可寻,没有一点虚假,那么政府定点就不会这般明修栈道,会议标准、食宿定额就不可能被突破,定点消费也就透明无“”了。

  所以,我们不能为五星级酒店“弃星”而盲目乐观,对实则迎合政府需求的作假要加强监督和管理,更重要的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厉行勤俭节约落到实际行动上,各级政府要把定点消费、政务公开真正透明化,切不可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阻碍作风建设的进程。唯如此,才能真正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