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胜:《死了都要爱》不代表6岁伢心声

11.11.2013  12:18

  前晚,果果回家说班上要搞才艺表演,他报名唱《死了都要爱》,让妈妈抽空下载歌词。为了显摆,果果当场唱起来:“死了都要爱,不淋漓尽致不痛快……”这么成熟的歌词,配上儿子那么幼稚的脸庞,让邓女士很担心:“儿童歌曲不唱,整天唱些情啊爱的,这孩子是不是太早熟了?”她建议果果换歌,果果不高兴。(11月10《武汉晚报》)

  “死了都要爱,不淋漓尽致不痛快;感情多深只有这样,才足够表白。”如此“爱昧”之歌,竟然出自一个6岁孩子之口,“很担心”的岂是果果妈妈一人。

  6岁孩子能知道10首“情歌”,不得不承认果果非常聪明和伶俐;6岁的孩子有如此高的“情商”,又不得不承认与孩子成长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果果的“”情商,不是从家庭所得,就是从幼儿园所取。是家长或老师的“一举一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孩子。因此,果果妈妈在“很担心”之余,应当检讨自己或家庭成员的“言行”。如果不是家庭的“熏陶”,就是受幼儿园教师“喜爱”的感染。

  其实,流行情歌对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并没有家长想象的那样可怕和恐怖。孩子“喜爱”或“喜欢”情歌,并不知道歌词的真正含义,喜欢的是情歌易学和好听的节奏、旋律。因此,对孩子“喜欢”情歌,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能过多责怪,尤其不能打击其“热情”。

  再说,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是容易改变的,时间一长或者一段时间听不到“情歌”,慢慢的就会淡忘,或对“情歌”失去兴趣。因此,家长或老师对孩子的“兴趣”,要多注意进行引导,从而转移孩子对“情歌”的兴趣。

  事实上,喜欢“情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大人们把责任推给孩子;喜欢“情歌”并不是孩子的错,可怕的是大人们把错误转嫁给了孩子。所以说,孩子喜欢“情歌”,该反思的当是家长和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