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贫困残疾人精准扶贫 既要抓好物质扶贫 更要注重精神引导

17.09.2015  19:04

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对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监测管理,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和扶贫目标,是我省出台扶贫开发方式创新转变的新思维和新思路。从2014年靖安残联开展全县贫困残疾人精准扶贫,实施“微创业”——种桔、养鸡和自主特色养殖项目落实情况来看,实行贫困残疾人精准扶贫既要选择出资购买实物,进行开发式扶贫,又要教育他们放弃自卑心态,组织和动员残疾人积极参与,开展精神引导。

一、基本情况

靖安县目前已办理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残疾人3986人。通过深入实地调查摸底,贫困残疾人约1015人,占比25%,年龄偏大或丧失劳动能力431人,占比10.8%。为贯彻落实靖安县委、县政府制定的《靖安县残疾人扶贫开发(2011-2020)实施办法》,确保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完成,2014年,靖安县残联借助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契机,启动了残疾人扶贫开发十年规划,加大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对残疾人创业的支持力度,开展了贫困残疾人精准扶贫,从一期种桔100户、二期养鸡100户和三期自主养殖扶持100户(即“三个一百”工程)完成任务中,进行了调查跟踪与考核,既看到了残疾人创业取得的成效,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二、存在问题

1、缺乏主动意识,被动创业观念较浓。残疾人的弱势造就了贫困残疾人安于现状的心理,“等、靠、要”思想常有市场,表现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实物与项目扶贫上时有抵触情绪,在一期扶持早熟温柑桔苗中,由于椪柑销售影响造成心里压力,种植优质早熟温柑这种心态更加彰显。

2、资金缺乏是残疾人创业过程中的另一大障碍。残疾人劳动能力低,自有资金少,获取资金的渠道有限,加上残疾人社交范围不广,信息不畅,缺乏社会支持给残疾人创业也带来了巨大压力。

3、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知识与技能制约了残疾人创业也是关键因素。从我县调查摸底精准扶贫对象和前期开展“微创业”人员文化组成结构来看,初中及以上学历占比不到10%,文盲或半文盲比率大,大多没有一技之长。

三、解决办法

1、帮助残疾人转变观念,树立他们主动创业意识。消除社会歧视,培育残疾人创业欲望,重塑残疾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和吃苦、求实、坚韧创业精神,支持残疾人创业。伸出援助之手,组织志愿者为残疾人创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让他们感受社会大家庭温暖。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残疾人创业氛围。靖安县残联在2014年启动贫困残疾人“微创业”工程以来,逐年加大了扶贫力度,争取县委、县政府重视,把贫困残疾人列入全县精准扶贫范畴,进行重点扶持,要求县直单位、条管部门包村挂点,每年投入帮扶资金不少于l万元,通过协助建立全县机关党员干部与贫困残疾人结对帮扶,完善对残疾人的政策、科技与信贷扶助,为贫困残疾人创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开展技能培训,指导残疾人创业。进一步加强残疾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更多实用技术,落实和完善残疾人创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帮助每一个有条件的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梦想,通过劳动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各级残联组织义不容辞的职责。靖安残联每年除举办一期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外,还会针对参加培训学员劳动能力和家庭状况,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需求,选择适当项目,积极开展残疾人创业并给予资金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