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仪馆员工:父亲十多年不知我职业 入行图安稳

30.03.2014  18:00

南都讯 清明将至,殡葬改革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记者从广东省民政厅获悉:广东省殡葬火化率多年保持在90%以上。在这一系列的改革背后,有一群幕后功臣默默地做着被人们害怕、忌讳,甚至歧视的工作。

佛山市顺德区殡仪馆车间部副主任黄锦平感慨地说,父亲十多年也不知我的职业,同宗兄弟结婚也不敢请我。虽然无奈甚至受到歧视,但他仍坚持了24年,被评为全国殡葬工作先进个人。

入行图个稳定

1990年,一位朋友告诉黄锦平顺德县火葬场(现顺德区殡仪馆)在招火化工,对方说:“反正你胆大,这个行业收入不高但稳定,而且是事业单位。”高中毕业的黄锦平,木工、水泥工、开拖拉机……都干遍了,希望找到一个稳定工作。犹豫了一星期,他决定去应聘。被录取后,又思前想后了半个月,最终踏入这一行。

第一次见到尸体,是在容桂医院,黄锦平和同事去“搬运”一个病逝的老太太。“紧张,害怕得不敢动手。”大约半年后,看得多了,他不再害怕。“过了心理那道关,就没事了。

他先后在殡仪馆从事过收银、行政、业务、搬运、火化、防腐等工作,如今已获得初级搬运工和中级防腐师职称。

在做过的所有工种中,黄锦平说防腐最具挑战。“工作量大,对胆量要求很高。有时接回的遗体面目全非,但我们必须让他们有尊严地离开。

从不“发死人财

黄锦平刚入行时,并未告诉家人工作内容。父亲直到2011年8月去世前几年,才得知儿子的工作。

从业之初,社会偏见让黄锦平对工作讳莫如深。碰到打车上班时,他不敢说真实目地的,只报殡仪馆门前的一所学校名字。

更尴尬的是,老家的同宗兄弟结婚,也不请他赴宴,怕沾到晦气。

但现在慢慢好转了,黄锦平说,“随着社会意识的开放,还有殡葬改革,大家看这个行业的眼光不同了。”前年,有同宗兄弟在老家盖房子,打电话让他回去喝酒。

多年来,有人送红包,黄锦平从来不收。他不是退回,就是上交财务处充抵家属的丧葬费用。

明年他就60岁,快退休了。“我们那个年代,农村出来的,没想着这山望着那山高,进入这行时,就没想过出去。”他这样解释自己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