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殡仪馆的市民开放日唱的是哪一出?

01.04.2014  12:39

  “80后”周圆一手拽着裤脚,一手将裤头有力往上提,直至对方的腰部。这是她第一次为一个陌生人更衣,这个人僵硬地平躺在冰冷的铁床上,白布从始至终覆在他的身上,看不到面容,他是一名60多岁的逝者。上周六,珠三角多个地市殡仪馆举办“市民开放日”。在佛山,各区共30名市民参观、体验了殡葬服务工作。(3月31日《南方都市报》)

  市民开放日,是很多单位都在搞的一个活动,目的是见证机关单位的工作作风,提出意见。当然,对于殡葬行业来说,搞这样的开放日也不是一点意义没有的。但是,殡仪馆毕竟是特殊的行业,不能等同于其他单位。

  通过报道,我们可以看出在开放日里,参加活动的市民参与了死者的穿衣、化妆、按摩等等环节,他们可以在这样的环节里体验殡仪馆工作人员的不容易,也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可是,在这个开放日里,殡仪馆似乎忘记了一个群体,就是死者的家人。

  这是不是侵犯了死者家人的权益呢?显然,死者的家人在把逝去的亲人送到殡仪馆的时候,是缴纳了费用的。他们就是为了让亲人在离开的时候体体面面。如何让死者体体面面,自然需要专业知识的人送死者最后一程。无论是换掉身上的衣服,还是化妆,这些环节都需要一定的知识。而在开放日里,这些活儿都让来此的市民做了,他们的技术是不是能达到规定的标准呢?显然是不行的。

  再说了,在环节里,还有一个“参观”的项目,让一群群市民去“参观”死者,合不合适?有没有经过死者家人的同意。即使搞这样的活动是可行的,最起码,要经过人家家人的同意,否则就是对死者和其家人的不尊重。

  其实,这几年很多人之所以对殡葬业连连吐槽,不是因为他们无法见证殡葬服务小项目的不透明,而是因为殡葬业的乱收费,发死者的不义之财。如果需要开放日,如果需要让市民看明白的话,我想那也应该是,让市民看看殡葬服务的账单,让他们看看这里面有没有暴利。

  其实殡仪馆的开放日也不是一无是处。在这种开放中,可以让来此参加活动的市民,在生与死的对话中,感悟人生真谛,洗去身上的浮躁,多些生活的真诚。但是,如果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话,我想,那也不能仅仅搞一个市民的开放日,而应该是官员的开放日。让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们都到殡仪馆里感受一下生与死的一线之牵,感受人生的真谛。洗去他们身上的官僚主义,有了真切的感受,比让他们去参观监狱、观看廉政电影要好的多。只有触及到了心灵,才能让官员们多些真实的面对。

  遗憾的是,实际上,这些殡仪馆的开放日仅仅是一种形式,是因为其他单位都有开放日,他们也需要有开放日。而对于这样的开放日,他们的目的并不是让市民“参观”后感悟人生真谛,而是为了让大家感受他们的“不容易”,这就让开放日变了味道。人家的开放日是为了让执法更透明,而殡仪馆的开放日实际上是为了演演戏。现在,我甚至怀疑就连这些“参观”的市民都会是一个托。是为了开放而开放的托。

  殡仪馆的市民开放日唱的是哪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