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华:每人心中都有庇护老人的“安全岛”

28.11.2013  12:18

  25日早高峰,一个八旬老人突然摔倒在非机动车道上,扶,不敢;不扶,不忍。金华市民如何选择?他们给老人围出一个“安全岛”,拨打120,找来协警,等救护车到了才放心离开医护人员对老人做了初步诊断,还好,老人只是脸上蹭破了点皮,牙齿出了点血。不过为防万一,医护人员还是将接上了救护车。看着救护车开远,大家才渐渐散去。两个原本不相识的好心人边走边聊,传来一声叹息:“真心是不敢去扶啊……”(11月26日《钱江晚报》)

  看到老人跌倒,扶与不扶,人们一直没有争议出个所以然,甚至连警方都不得不提醒在扶起老人之前,要用手机或请路人作证,以免被故意讹诈,这种被“”出来的“人人自危”,客观上造成了老人跌倒鲜有或无人敢扶的不正常现象,但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不能扶、不敢扶,不意味着善良无法释放,孙女士、中年男子、协警、不知名的先生、一个个路人甲,大家彼此默契又心照不宣的用身体给倒地的来人围城一个“安全岛”,直至救护车到来给老人接走,大家又由不得发出感慨,虽然是一种无奈,却也是对人与人之间互助相帮的最温暖践行。

  尊老爱幼,是我们社会的传统美德,老人不慎跌倒,任何人见到理应毫不犹豫的伸手帮助,但因为极个别老人的“一时糊涂”,却让好心相助者承担了不应承担的风险和责任,以至于让老人跌倒无人敢扶,虽然这种现象不多见,但给社会诚信造成的伤害却不可小觑,本属于发至内心的助人,不仅没有让助人者感到快乐,反而尽然成了一种“冒险”,这不免让人感到不是滋味,而日前发生在达州的一起孩子扶老人被“讹诈”事件,更让人对扶起跌倒老人这一最简单不过的善行增添了更多忧虑,尚若这个社会连几岁娃娃都感觉“好事做不得”,我们眼前的社会未免也就太冷漠太无情了。

  但事实上,无论是眼下的社会,还是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利益熏心”;不但媒体所报道各种被讹诈行为都纯属极端个例,在现实社会中能够实际遇到的讹诈老人更是少之甚少,而遇到老人跌倒热心搀扶,或像金华这样默默为老人围起一方温馨“安全岛”的善行依然是我们社会的主流,因为我们社会每一个人的骨髓中早已植入传统善良基因,总会在各种未知的环境下付出自己的善良方式,默不作声的围成一个圈,一个报警电话,偷偷发一个传播正能量的微博,给救护车指出一个快捷通道,私家车向路边让出半米等等,实际上这都是奉献善良与爱心,他甚至比亲手上前搀扶对受伤的老人更有帮助,更有理性。

  不可否认,现实社会的道德诚信确实出现了滑坡,过于强调加强个人防范意识的宣传,使得社会人与人彼此之间充满戒备,很多本属于很正常的相互帮助因为这种“戒心”的存在而变得极不正常,但事实上,尽管社会上不乏有某些老人不讲理,甚至为老不尊见利忘义,但事实上不仅是极少数,即使按比例来估算,可想而知会比中青年群体少之又少,绝大部分老人,不但秉性温和、心底更善良,因为都有成年子女,也非常理解时下中青年人所面临的各种压力,我们看到,虽有老人在公交车上向年轻人索座甚至面对面对让座态度傲慢,但更多老人不仅对年轻人让座表达感激,更有老人还主动为孕妇甚至年轻人让座,有老人跌倒讹诈搀扶者,但我们毫不怀疑有更多的老人不但也对这种不良行为深恶痛绝,很多老人对路人的帮助更是感激不尽。

  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他们的今天也就是我们的明天,谁也不能保证将来老的时候有一天不会跌倒在路上,而我们的传统道德词典里,尊老敬老早已深入每个人的血液和骨髓中,实际上每个人心中都有庇护老幼的一处“安全岛”,从金华这起老人跌倒和路人的表现来看,尽管仍有人担心甚至顾虑会被“讹诈”,但人们心中本质上的善良,依然将庇护老人的“安全岛”真实再现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在老人顺利及时得到救治的同时,也给社会传递出更多的温馨和正能量,其实这正是我们社会所倡导的主流,更是社会每个人的真情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