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电讯:南京不妨把“反面臆想”当作提醒

16.08.2014  20:25

在青奥会期间,对日本代表团传递东道主一视同仁的善意与友好,不仅不会留下“南京人没血性”的印象,反而会提升南京的宽容形象,让世界看到这座城市“以直报怨”的胸怀

南京青奥会即将开幕,这座已做好充分准备的城市正张开双臂,欢迎四海宾朋。不过有媒体报道称,由于中日关系正处于低点,日本代表团团长藤原庸介提醒日本运动员,在8月16日至28日的赛事期间,外出时不要穿日本队队服,以免受到袭击。藤原表示,“我们希望他们知道,外面或许不是完全安全的。

中日关系当前确实不太和谐,但日本代表团团长的这种担心,显然有些过敏和多虑,未免太过臆想了。这种臆想,与中国人的待客之道相去太远。何况,虽然南京当年深受日本侵华之害,大屠杀的历史记忆和伤痛无法抹去,但作为一场世界级体育盛会的东道主,热情的南京人断不至于用不友好的态度对待邀请来的客人。

南京现在到处洋溢着打开家门欢迎四方客人的氛围,日本代表团不必靠想象制造出不友好的氛围。日本代表团表达出的担忧,恐怕更多是由于当前日本执政当局的种种挑衅举动——从否认历史到重整军备——毒化了中日关系的氛围,以致一些日本人面对中国、面对南京时,有些心虚了。

不过,虽然不必太过理会这种臆想,但不妨碍我们把“反面臆想”当做一种提醒——以何种态度对待来南京做客的日本代表团成员,考验着南京市民的理性。

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许多中国人对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华日军大屠杀等挑衅行为,极为反感和愤怒,以致出现了一些情绪性表达。但凡情绪性表达,比如互联网上不时博眼球的某些商店门口打出“日本人禁止入内”的提示,让一些人感觉“快意”的同时,也有“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扩大化嫌疑。因为,日本人对待历史、对待中日关系,立场并非铁板一块,主张正视历史、对华友好的也大有人在,笼统地把“日本人”符号化,不仅不合实际,也不合争取人心的大局。

事实上,以前与一些外国留学生聊这个话题,一个叫李昇焕的韩国留学生就说,虽然他也不喜欢不能正视历史的日本人,但在大街上看到这类牌子时,并没有产生“同仇敌忾”的快感,而是觉得担忧。

有鉴于此,我们希望,起码在青奥会期间,南京商铺不要在公共场合悬挂这类会伤害客人情感、刺激情绪的标牌;同时呼吁大家,来的都是客,南京要做好客的东道主,展示南京和中国的胸怀,展示宽容的大城和大国形象。

历史是历史,体育是体育。也许对那段被侵略史充满愤慨的人会说:日本这是咎由自取,就是想通过不友好的方式,报复那些不道歉、不认错、不尊重历史的日本人,就是想让日本人看到我们的态度。可是,我们不要忘了,青奥会这样的国际性盛会,并不是两个国家的事,也不是报历史恩仇的机会。恰恰相反,我们应借助体育盛会的平台,让年轻人在同一个舞台上交流,消除误解,增进沟通。

更何况,南京人是东道主,日本的青年是我们邀请过来的客人,东道主要对客人尽地主之谊,要让各方面充分尊重客人,让每个国家的朋友了解并爱上南京和中国。青奥会是一个向世界传递中国善意的窗口,而不是表达仇恨的机会。这样的国际性比赛,也是国家间交往的一个平台,应该通过这样的平台提升国家关系,而不是撕裂情感。南京市民应该会有这种东道主精神,毕竟,如果让我们邀请来的客人在街头感觉到不友好的气息,尴尬的其实也是东道主。

如果着眼外交大局,不仅青奥会期间,也不仅是南京,我们还应有更深远的考虑。前段时间,与日本媒体朋友交流时,它们也忧心于近年来日本右翼的强势崛起。这是中国必须考虑到的背景之一。消除不分青红皂白的情绪化符号,也能避免在道义上给时时准备找茬的日本右翼留下话柄。

在青奥会期间,对日本代表团传递东道主一视同仁的善意与友好,不仅不会留下“南京人没血性”的印象,反而更会提升南京的宽容形象,让世界为南京竖大拇指,让世界看到这座城市“以直报怨”的胸怀。重大国际性活动期间,每座城市都应该有这种自觉。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