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电讯:英国民宅为何能屹立百年

25.04.2014  13:51

原标题:英国民宅为何能屹立百年

浙江奉化一座建成仅20年的居民楼垮塌,引起人们对房屋质量安全的诸多讨论。而在英国,五分之一的居民住房已“百岁高龄”,更有说法称当地平均建筑寿命达132年。

根据英国社区与地方政府部发布的最新版《英格兰住房调查》报告(2012-2013年度),英格兰地区一共有2270万套居民住房,其中78%的住房建成于1980年之前。在全部居民住房中,五分之一是建于1919年之前。

拿伦敦这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来说,这里看不到太多高耸入云、覆以玻璃幕墙的高楼大厦。除了一些标志性的历史建筑以外,不少居民住宅仍保留着维多利亚时代古色古香的风格。

老房子多,与政府尊重私人财产不无关联。拿英格兰地区来说,83%的住房为私人所有,政府很难从私人手中大范围征地,开发现代化的大型项目。而私人业主对房屋更倾向于“小修小改”,而非“大拆大卸”。于是,老旧建筑得以保留,并被不断修缮。

英国居民住房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独立住房多,多层公寓少。英国大部分居民住房相当于我国的别墅或者联排别墅,多层公寓楼在居民住房总量中占比不大。根据最新《英格兰住房调查》报告,英格兰多层公寓只占全部住宅的13%。大部分英国房主不得不独立地对房屋整体安全负责,这使得产权人更在意房子的安全和修缮,充分考虑自身装修行为给整体利益带来的负面影响。

英国居民住房的这种建筑特点,也使得其在设计、材料和施工上的要求没那么高,相比摩天大楼更容易达到安全标准。即使出现安全问题,由于一般情况下伤亡较少,也不会引起太多社会影响。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英国建筑质量总体水平较高。政府对设计施工的监管比较严格,使用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相对先进,劳动力素质和技术水平较高。

即便如此,依然会有垮塌事件发生。本月14日,伦敦一幢正在翻修的建筑楼顶垮塌,砸死一名工人。去年12月,伦敦市中心著名百年建筑——阿波罗剧院的天花板坠落,80余人受伤。

英国社区与地方政府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英格兰地区22%的住房未能达到“宜居住房标准”,其中绝大部分存在“妨碍房屋安全的危险”。不过,这反过来说明,英国各级政府对危房总体状况有摸底,不似国内心中无数。

纵观全球,建筑安全非一国一城之事。英国的建筑安全并非完美样板,但其众多的“百年民宅”现象却值得探究。安全责任到人可保证出了事有人担责;坚持保护性修缮可最大限度避免外科手术式“大拆大卸”;政府在涉及私产方面少干预、少插手可发挥民众建筑保护的积极性。反过来,一味放手绝非良策,政府加强监管力度必不可少。

英国众多民宅之所以屹立百年,个中缘由的确值得深深思考。(张滨阳)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