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制毒第一村”扫毒后生计凋零 或因贫返毒

27.01.2014  15:31

从进入博社村前的近5公里路开始,禁毒标语横幅挂满公路两边、密集出现,几乎达“百米一横幅”的密度摄影/陈骥旻

村前水沟发黑发臭,制毒遗留的各种化学垃圾随处可见,大片农田荒芜无人耕种供图/中新

导读:2013年岁末,广东陆丰博社村上演了现实版《毒战》大片,凌晨时分3000警力出动、海陆空立体围剿,抓捕近200名毒犯,缴获冰毒近3吨,制毒原料过百吨,震惊海内外。

广东警方大规模扫毒之后,从治理村容脏乱差,到引导村民生计、安抚人心,再到防范毒情死灰复燃,外界眼中的中国“制毒第一村”要走出毒品阴影仍面临着重重难题,当地政府正引导其回归正道。

日前记者从广州驱车近300公里进村实地探访,试图直击“制毒第一村”的真实面貌。

全村笼罩在紧张的氛围中

打一场禁毒人民战争!”“铲除毒品祸害”……从进入博社村前的近5公里路开始,禁毒标语横幅挂满公路两边、密集出现,几乎达“百米一横幅”的密度;距离村落越近,记者的心情愈发忐忑。在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博社村封闭、排外、民风彪悍,警方还曾透露当地村民藏有仿制枪支,甚至有AK47等武器。

村内电线缠绕无序,垃圾随处堆放,电线杆上贴满了各种禁毒宣传条幅,与其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在一条穿过村庄的巷子两边,四五层高的别墅豪宅林立,外墙装饰材料极为豪华,并用铁栏围了起来,一些豪宅还装着监控器。

陆丰本是广东经济较为落后的县级市,博社村这种豪宅密集现象实际上在当地农村相当少见。博社村容的脏乱不堪,背后恰是这座毒品肆虐下农村基层治理失控的真实写照。

虽然距警方大规模抓捕制毒者已过去3周时间,但博社村依然笼罩在紧张的氛围中。按照广东警方说法,博社村民都姓“”,有着共同的老祖宗,村里两成家庭直接或间接参与制贩毒,形成“家族式运作、产业化经营、地方性防护”局面,他们在血缘的基础达成了“利益联盟”。

即使记者以当地方言开展采访,但一提及制毒,大多村民不是避而不答,就是说并不清楚,不少村民还投来了十分警惕甚至敌视的眼光。走在村内,时不时有20岁出头、染发的年轻人成群地骑着摩托车从身边呼啸而过,速度之快令人不安。

多名地方警察充当保护伞

警方扫毒后,当地政府迅速重建博社村委,并在村内的甲西镇中心小学附近新开辟了办公场所,结束村委无办公场所的历史。记者来到博社村委所在地时,见到多辆警车停放在小学广场上,村委工作组人员表示,近期正在给各家各户上门牌。

据广东警方查明,原博社村村委书记蔡东家长期主导村里的制毒产业,多名地方警察充当了保护伞,在强大的宗族黑恶势力干预下,农村自治组织形同虚设。

在博社村委工地上干活的邻村村民李先生说,蔡东家带头制毒的事情早在邻近十里八乡就已经传开,传说他多年制毒发家累积的钱财过亿元,但此人行踪十分神秘,虽然自己在博社村做水泥工已经一两年,但从来没见过他。

李先生告诉记者,博社村确实很多人参与了制毒,鱼塘边、旧屋、荔枝林等都可能是制毒窝点,但并非所有人想制毒就会有机会,提炼冰毒的技术在关系紧密的家庭之间传播。

李先生称,博社村春节后几乎没有人家要新盖楼房,这与制毒产业被打掉有关,若按照之前情形,冰毒继续做下去,豪宅还会继续不断涌现。

他认为,有些村民并无固定工作,也没有经商,却突然间盖起了大楼,很明显建楼的资金是制毒所得;另外,工人到博社村帮忙盖楼的日薪要比其他地方高出数十元。

李先生还表示,涉毒村民虽然非常有钱,但外界传言有人把整箱百元人民币焚烧祭祖,他说“这是子虚乌有之事,焚烧的可能是冥币”。多名村民也都表示“真钞祭祖”几无可能。

村内雷克萨斯等豪车不在少数

在博社村,当地制毒产业还带旺了消费市场。村内寄车场、高档烟酒店、网吧、海鲜大排档、糖水店等应有尽有,奥迪、宝马、雷克萨斯等豪车不在少数,远非一般普通村落可比。

博社村“五保户”蔡奇祝告诉记者,有村民穷得叮当响,生活十分艰难,耕作收成无几,外出打工也赚钱不多,有些人抵制不住金钱的诱惑便走上了邪路,如今村里田地大多都荒芜,没人愿意种田种菜。

扫毒之后,村内不少商店生意一落千丈,门庭冷落。一名杂货店女店主说,以前店里每天入账达七八千元,尤其酒水销售很旺,现在每天入账不足千元,不过她觉得警方扫毒让村民生活回归正常,“至于钱,有生意就赚多点,没生意就少赚点,够花就可以了”。

一名售卖高档烟酒的中年村民声称现在生意很差,对记者来访也十分反感。由于不满记者同事的拍摄,他破口大骂,甚至抡起椅子准备打人,凶狠的表情十分吓人。

外界担心当地村民会否“因贫返毒

记者了解到,由于博社村多年的制毒污水直接排入水沟,制毒原料废渣随处乱倒,污染了农田水利,加上当地本身地理位置不佳,耕作难以持续,外界担心当地村民会否“因贫返毒”。

博社村毒情死灰复燃并非无先例。实际上,陆丰涉毒问题由来已久,博社村曾作为重点扫毒对象,在1999年和2011年两次被严打过,只是时隔两年之后竟然形成了更大的制贩毒规模。

显而易见,博社村在经历大规模扫毒后,严防毒情死灰复燃,回归正常生活是当务之急。

而当地政府一再表态,要彻底解决毒品问题,整治村容村貌,千方百计引进项目,引领村民回归正道。记者注意到,在博社村广场,工人们正在修建池塘、挖掘沟渠,试图改善环境,但一些水沟依然发黑发臭,道路泥泞脏乱不堪,各种化学垃圾随处可见,制毒遗留痕迹明显,村前不远处更是大片农田荒芜无人耕种。

甲西镇中心小学教师蔡晓升说,学校向来很重视对小学生的禁毒教育,此次少数学生的家长涉案,以后会重点关注这些学生,身为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远离毒品,“根本的出路,要让教育改变博社村”。文/中新 程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