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教学技能 展学子风采

19.11.2015  13:07

新闻回顾: 7月29至31日,全国第七届 “优立德杯”大学生与研究生物理教学技能展评暨自制教具与设计实验展评在陕西理工学院举行,来自全国120余所高校的千余名师生参加了比赛。参赛选手们同台竞技,激情万丈,充分展示了大学生们的师范技能和动手能力。

我校在此次竞赛中派出11人组成的代表队,在教学技能项目比赛中7名学生有3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2人三等奖;在自制教具与设计展评项目中3组参赛选手2组获得二等奖,1组获得三等奖。此次大赛由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陕西理工学院承办。参加本次大赛的有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全国125所高等师范院校的1000多名大学生和研究生,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为历届之最。为此,本报记者特采访了部分获奖学生和指导老师,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

与时间赛跑的备赛

获奖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领导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的大力支持,为提高参赛学生的竞争力,通信与电子学院高度重视,特别成立竞赛小组,对参赛的同学进行专业培训,为竞赛能够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培训期间正逢酷暑,天气炎热,夏蝉遍布在枫林校区的一棵棵大树上,坐落在小树林旁的通信与电子学院大楼里热火朝天,这不光是天气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学院对这次比赛的热情。院学生会很早就组织学院里的学生参赛报名,100多名的学生带着高涨的热情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层层筛选,30多名学生进入初步培训, 10名同学最后进入暑期集训。

暑期集训想来也曾侵入过学子们骨髓。从7月4日起,师生们就进入了集训的状态。学生和指导老师几乎放弃休息,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半,中间小憩一个小时。面对如此紧张的作息安排,宋敬江老师说,除了吃饭和睡觉,其它时间都在训练。为节省时间,宋老师紧挨着学生教室办公,课后,学生们只要有问题便能立马找到他。师生联系得紧密,交流了感情,也提高了效率。

整个参加竞赛的学生主要分为两组,一组培训教学技能,一组进行实验设计。其中不少学生两项都参与其中。师生不仅要与高温抗衡,有时候也会面临些麻烦。他们曾跑老远去市中心买仪器,回来后大汗淋漓还继续进入训练,他们并肩作战,计算机不够用就轮流使用,互相指点、进步。幸好,师生们感情融洽,比起团队更像大家庭。

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成功是靠自己平时努力一点一滴积累而来的成果,宋敬江老师说,“每一位参赛的学生都非常重视这个比赛,他们基础扎实,平时也非常谦虚好学,更有不少的学生通过此次培训,能力提高很多。” 

迎来挑战的那一天

经历了酷暑,这支参赛队伍终于走上了赛场。与之面临的却是来自全国的120余所高校,其中有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全国125所高等师范院校的1000多名大学生和研究生。不少学校更是加强了对这类竞赛的重视,学子们面临的是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比赛前一晚,指导老师为了给学生缓解压力特地给他们进行了心理辅导。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老师鼓励他们把心态放轻松,以不变应万变,对紧张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调试。

比赛那天如约而至,选手们紧绷着心里的弦,又以轻松的姿态面对大赛。参加教师技能的选手个个如同“武林高手”,前一天,大家虽然都打过照面,一展身手的时候才知道都是深藏不露。余苗谈起她的经历时感慨道,走入赛场,起初还是信心十足,当她正准备激扬文字时,却看到气场十分强大的对手自如地掌控讲台,不由就心慌了些,脑海里在反复试演着要讲的内容,手心就直冒汗,还好自己不是一个人,团队的力量使她不那么畏惧,最终战胜自己和对手。每个参赛选手在进入赛场的那刻都是紧张而又兴奋的,而他们克服了那份不安,展示出了自己的实力,实验设计以2~3人为一小组的规模参加竞赛,他们要共同完成3个项目,宋老师说,进入比赛后,他们配合得很好,发挥了最佳的状态,充分展现了团队的通力合作中团结协作的精神。

展翅翱翔的未来

大赛结束后,学子如纷飞的大雁,展翅翱翔在他们日后的工作中。去年毕业的刘炜在考取南昌十二中高中物理的老师中,笔试仅仅获得六名入围选手中的第五名,由于他曾通过教师技能大赛得到了历练,一举在面试中取得了全省面试成绩第一的好成绩,成功逆袭,摘得总成绩第一的帽子。

成绩优异的余苗同学今年去南昌二中实习,刚进去不久就因为在学校举办的说课中表现优异被校领导重视,在学校临时缺岗的情况下成为了顶岗老师。

这么多的例子在诉说着这批凯旋的学子,让无数的师生在竞赛中升华了感动,让流出的汗水再次得到肯定。他们日后在自己的天空翱翔时定能一展所长,定能在付出中收获喜悦。宋老师说道,无论是教师技能还是实验设计,这都是专业学子必备的基本素质,他为学生们自豪。

采访完毕,记者注视着宋老师的背影慢慢离去,他依然在他的学生队伍里尽职尽责地奉献自己,像一根默默燃烧着自己的蜡烛,在学生的簇拥下发光、发亮。江西省大学生物理创新竞赛即将开始,又一批学子将在他的带领下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