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规模比特币交易平台Mt.Gox申请破产

03.03.2014  12:47

  世界最大规模的比特币交易所运营商Mt.Gox上周末宣布,因交易平台的85万个比特币被盗一空,公司已经向日本东京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这一消息,犹如一枚重磅炸弹,在比特币迷们的头上炸响。在这一背景下,北京的比特币投资者生存现状如何呢?

   【关键词·老玩家】

  “我也就是图个乐儿

  “Mt.Gox申请破产的消息?已经听说了。”昨日下午,比特币玩家米奇(化名)的情绪似乎并未受到这一消息的影响,言谈之中神情淡定。“毕竟现在只是申请破产,85万个比特币究竟去哪了还没有定论,日本官方也已经开始调查。作为投资者来说,还是可以先等待后期局势的变化。

  虽然Mt.Gox是世界最大规模的比特币交易所运营商,但实际上,中国的比特币玩家利用这一交易平台的并不太多。米奇说,国内会使用这一平台的大多数是比特币的老玩家,“比特币的价格波动一直很剧烈,因此相对来说老玩家的心理承受力也更强。

  米奇口中的“老玩家”,是指像他本人一样,至少拥有一年以上投资经验的比特币投资者。

  一年前,一枚比特币的价格还仅在数百元人民币。而在去年下半年,比特币的价格坐上了火箭,单枚价格一路攀升到将近7000元人民币。即便是现在价格“腰斩”,一枚比特币的价格依然维持在3000元人民币以上。这意味着,较早入场的老玩家,早已赚足第一桶金。

  在米奇位于立水桥附近的家中,两台“矿机”依然在日夜兼程地运转着。要想获得比特币,需要使用计算机依照规定的算法,进行大量的运算来获得比特币。这一过程,就是比特币玩家所说的“挖矿”。

  由于运算数量过于庞大,一般的电脑无法满足“挖矿”的需求。这两台“矿机”,都是国内的卖家专门设计出来,普通的音箱大小,也没有任何其他的电脑功能,唯一的作用就是“”比特币。

  这两台“矿机”花去了米奇2万多元,但也为他挖到了8个比特币。“即便是按照现在的比特币价格来算,8个比特币也值将近3万元,早就回本了。”作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的高材生,早在2010年就杀入比特币“挖矿”和投资的米奇,形容自己是“稳坐钓鱼台”。

  “反正也已经赚了不少钱,现在‘矿机’每天还能挖到0.02个比特币,而一天的电费成本也不过就10元,算下来还是值,继续挖呗。”在米奇看来,比特币对于他这样的老玩家来说,“也就是图个乐儿”。他更多的精力已不在此,而是投入到其他领域的创业中。

  对于已获利离场的“老玩家”来说,比特币如今的处境就好像米奇家中两台“矿机”的地位:由于工作时有噪音和散热量大,它们已经被米奇从书房挪到了卫生间,“正好是冬天,散热量大,就当在洗手间加点暖气。

   【关键词·新玩家】

  “就怕连本也回不来

  相较于气定神闲的米奇来说,比特币的新玩家刘晨则要郁闷得多。

  “去年底7万多元买的10个比特币,现在只值3万多元了,损失了一半。”刘晨说,从去年初开始,比特币单位币值从82元飙升到1500元,这种“蛮不讲理”式的上涨方法,让一直在炒股的刘晨动了心。

  “也是听朋友说,比特币投资没门槛,涨起来还特别快。全球很多商家开始接受比特币,用比特币可以购物,像货币一样使用。按照之前的信息和论坛上大家的讨论,对于比特币的未来是非常看好的。”刘晨说,比特币投资者的圈子认为,比特币安全、稳定、“代表着未来”。

  从去年7月开始,比特币价格再次暴涨,到去年11月甚至一度上涨至1242美元,创下历史最高价位。

  “1242美元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一个比特币可以购买近30克黄金啊!”在巨大的利润诱惑下,没有任何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刘晨抱着“一枚比特币价格很快破万”的念想儿,斥资7万多元,一口气购入了10个比特币。

  刘晨没想到,高点入市的他立即遭遇了比特币虚拟市场的价格危机。

  去年12月5日,央行、工信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明确表示比特币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的,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货币,不能在货币市场流通,金融机构不能投资。一小时内,国内市场比特币价格由6970元暴跌至4520元左右,跌幅高达35%,曾经光彩夺目的比特币转瞬间就黯然失色。紧随其后,多个国家货币监管层对比特币的否定,让刘晨期待的“一枚比特币价格破万”,一直没有到来。

  “好在比特币的价格还没有一跌到底,现在一枚的价格还在3000元以上。”刘晨说,除了单纯买进卖出之外,自己也打算购买“矿机”来挖比特币。但让他担忧的是,年前花1万多元在网上订购的一台“矿机”,至今没有到货。

  “矿机”的生产商说要有几个月的制作周期,但是谁知道这几个月比特币的价格会变成什么样呢?如今的刘晨有些焦虑,现在比特币也越来越难挖,如果到货之后价格再下跌,“很可能连本钱都回不来”。

   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

  世界最大规模的比特币交易平台申请破产保护,是否让比特币的投资者们警醒?

  早在去年12月2日,本报就刊发了《比特币:凭何而疯?》的财经时评,对于比特币价格近乎疯狂的上涨以及与其内在价值的不匹配提出质疑。短短3天之后,监管部门适时发声。央行联合五部委下发《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其中对于比特币的定性、监管均给出了权威说法。本报评论中曾经的质疑,也一一得到解答。

  从时间上看,这或许只是巧合。但显而易见的是,比特币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和管理,本就只是时间问题。

  比特币的爱好者,曾经给这种虚拟货币画出了美妙的蓝图:比特币货币系统独立存在于计算机网络中,运行不依赖于中央银行、政府、大型企业的支持,基于一套密码编码、通过复杂算法产生;这套系统使比特币的发行量最多只有2100万个,杜绝了货币超发导致通货膨胀的危险;同时还能够确保每一个比特币不被伪造和复制,可以追溯每一个比特币的去向……总之,比特币安全、稳定,“代表着未来”。

  可是任何一种投资品,都需要有确定其核心价值的“”。如果说黄金的“”是几千年来作为珍稀贵金属的身份,被全世界广泛认可;美元的“”是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其强大的经济实力,那么比特币的“”又是什么?

  是“总量上限”、“无法伪造”,抑或是爱好者口中的“代表互联网自由分享精神”?然而,这几点中,哪一点能让人信服地确凿说明其投资价值?价格反映供求关系,而供求关系最终与投资品的价值紧密相连。如果比特币始终无法找到自己的“”,其投资和交易最终演变成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在比特币投资“没有门槛”、“无道理狂涨”的表象背后,是其缺乏监管、风险极高的事实。在老玩家们早已获利离场的今天,接盘的新玩家对于这种“凶猛投资”,不妨还是敬而远之。(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 杨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