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飞宇:留守老人和乳香味促成《哺乳期的女人》
本报讯(记者万建辉)昨日,著名作家毕飞宇做客湖北省作协在武汉天地举办的读书会,与我省文学界人士、武汉高校文学院系师生共话文学与写作。毕飞宇演讲的主题词之一是“城市化”,他说,这是他小说《哺乳期的女人》涉及的主题,源于自己多年前在浙江一个小镇的见闻,及与一位刚生孩子的同事拥抱的感受,实构与虚构兼有。
1995年5月,毕飞宇傍晚到达一个小镇,找旅馆的过程中,发现青壮年都到城里打工去了,只剩老人和小孩,且都不会说普通话。他在一家装修不错的房子前见到一位老太太,老太太其他的话他都没听懂,只听懂了一句话,她说自己有5个儿子,说这话时表情自豪。毕飞宇说,那一刻他深刻感到这种自豪背后的空洞,她那么多儿子,盖起那么漂亮的小楼,但这些儿子没一个在她身边。
后来他在《南京日报》的同事生完孩子回来,见面时发现同事身体变形了。拥抱一下,闻到母乳的香味。后来他经常想起那次奇特的拥抱,同时想到老太太说她有5个儿子那一幕,联想到中国空心化的小镇、中国社会形态出的问题。这个理性判断和洋溢着乳香味的拥抱记忆,还原了一个巨大的空洞。
构思就这么完成了。他拿起圆珠笔,自然写下了“哺乳期的女人”几个字,写出人物关系,接着写了4个小时,第二天又写了4个小时,就完成了,当时就投了出去。
毕飞宇说,那时他刚出院没力气,字写得很轻。写时也几乎没动脑,一气呵成。“当时自己像个婴儿,感觉是一个男人在内心向世界撒娇,心中自然迸发一种神奇的力量”。
《青衣》中的女演员、哺乳的女人、盲人,这些人与他距离那么远,写作是否会有障碍?毕飞宇回说,人们都有面对现实的能力和虚构的能力,要相信人的这种本能。想象和表达天生是自由的,文学天生是自由的,写作时,地域、年龄、性别等因素都不是障碍。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