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毛泽东一生中曾为哪位战友抬棺下葬?

11.12.2015  21:48

  在毛泽东的一生中,曾有过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为战友抬棺下葬。享此殊荣者,就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工人运动的卓越领导人张浩烈士。

  张浩(1897—1942),原名林祚培,字毓(育)英,生于湖北省黄冈县林家湾一个手工染织工人家庭,参加革命后改名为林仲丹,化名张浩。张浩和党的早期杰出领导人、“龙华24烈士”之一的林育南是同一个曾祖父的堂兄弟,还和林彪是堂兄弟。张浩年长林育南一岁、长林彪10岁。林彪是在张浩的直接影响和帮助下走出家门、考入黄埔军校的。张浩在林家排行第八,林彪等弟弟们都尊称他为“八哥”。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中央决定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3个师,即一一五师、一二O师和一二九师。一一五师师长是林彪,一二九师由张浩任政委,所以毛泽东有一次不无调侃地对张浩说:“假如林育南还在,干脆八路军这3个师都由你们林家包了。

毛泽东曾为哪位战友抬棺下葬

  张浩在一二九师工作到1937年年底,因脑伤时常发作,不得不带着健脑器坚持工作。后来,他实在坚持不住,经常晕倒在工作岗位上。刘伯承向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报告了张浩的严重病情,建议将他调回延安治疗,另派一位同志到一二九师任政委。毛泽东接电后,当即与张闻天等人商量,决定调张浩回延安,由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接替一二九师政委一职,这是此后出现 “刘邓大军”称谓的由来。

  1942年2月,张浩在生命垂危之际,林彪从苏联回到延安,到医院看他。他对林彪说:“我活不了多久,尽管革命的路还很长,相信胜利终归属于我们共产党人;遗憾的是,我看不到那一天。我们林家三兄弟能看到革命胜利的只有你了。你还很年轻……我希望你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坚定革命信念,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将革命进行到底!

  想不到,这些话竟然成了张浩对他的临终遗言!

  1942年2月下旬,张浩的病情日益严重起来;半个月后,进一步恶化。中央领导同志闻讯后,纷纷前往探视。

  3月5日,张浩用微弱的声音吃力地说:“我不行了,革命20年如一日,却未能看到胜利的那一天,深以为憾!……我死后,请组织上将我葬到杨家岭对面的桃花岭上,使我能天天望着党中央、毛主席!

  站在一旁的毛泽东十分感动,连忙转身对大家说:“让张浩同志在桃花岭上天天监督我们吧!

  3月6日凌晨1点15分,张浩在延安中央医院永远离开了他亲爱的同志和战友们。第二天,《解放日报》在头版发表《中共中央委员张浩同志积劳成疾病逝》的讣告,并专发了《悼张浩同志》的社论。中共中央负责人李富春、彭真、邓发以及林彪等怀着沉痛的心情前往料理后事。当日下午,中共中央成立了张浩治丧委员会,遗体移入延安中央大礼堂,供人们瞻仰悼念。毛泽东、朱德、任弼时、陈云、叶剑英等轮流为他守灵,毛泽东还写挽联“忠心为国 虽死犹荣”。许多人在遗体前泪流满面,有些同志甚至号啕大哭起来。

  3月9日,张浩公祭仪式在延安中央党校大门外的广场上隆重举行。会后,一万多人自发地为张浩送行,参加出殡。毛泽东、朱德、任弼时、刘少奇、徐特立等中央领导人亲自将他的棺柩抬到桃花岭上,又亲自为他执绋安葬。这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一次给自己的战友抬棺、下葬。之后,毛泽东还亲自为张浩题写了“张浩同志之墓”的墓碑。

  接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解放日报》连续刊发了许多中央领导同志的回忆和怀念性文章。

  在党的历史上,在我党我军高级领导人中,只有张浩享受了这一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