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指示催生“亚洲第一车”:三开门 车长达10米
核心提示:上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指示“要造我们自己最长的车”,催生了一款号称“亚洲第一车”的三开门“红旗”加长型轿车。车长10米,车内空间极为宽敞,安装有空调、冰柜、电视、沙发、卧具等,显示了我国上世纪70年代汽车工业的最高制造水平。
本文摘自:《中老年时报》2013年6月7日7版,作者:周斌,原题为:《红旗车:领袖座驾的政治标签》
红旗汽车从无到有,它的配置和技术都代表了当时国产车的最高水平。因为专供国家领导人乘用,它与中国、政治、领袖这些关键词密切相关,承载了一代中国人的汽车梦和自豪感。
2013年4月7日,浙江省政府采购的首批自主品牌红旗汽车交付使用,这批车不接受普通人订购,专供领导人使用。红旗轿车的这一商业行动与新一届国家领导人使用国货的倡导遥相呼应,昔日的中国第一车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美国有人预测,毛泽东时代的“红旗”轿车可能取代奥迪、别克等进口豪车,将独占每年一千多亿元的中国公务车市场。
红旗汽车从无到有,它的配置和技术都代表了当时国产车的最高水平。因为专供国家领导人乘用,它与中国、政治、领袖这些关键词密切相关,承载了一代中国人的汽车梦和自豪感。
第一代国产小轿车命名为“东风”
在中国人自己制造的轿车红旗汽车诞生前,缺乏汽车一直是困扰中共的难题。1949年3月,解放军进京,毛泽东在西苑机场检阅解放军,检阅时乘坐的是一辆美国军用敞篷吉普车,身形高大的毛泽东站在驾驶员右侧,身后的警卫只好紧贴着他,一条腿还只能伸到毛泽东前边,显得很不严肃。
斯大林看到毛泽东乘坐美国吉普车进入北京城的照片时,注意到美式吉普带来的政治联想,马上决定赠送给当时的中共中央五大书记一人一辆吉斯牌高级轿车。苏联吉斯轿车每年的产量只有十几辆,其档次相当于德国迈巴赫或英国的劳斯莱斯。开国大典阅兵式上所用的车正是斯大林送给毛泽东的吉斯-110,此后又有十多辆各型吉斯车陆续进入中国。毛泽东感叹希望能早一天坐上中国人自己制造的轿车。
1958年2月,毛泽东视察长春一汽,再次提出希望坐“自己的小轿车”。此时,全国上下正在掀起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超英赶美”的口号响遍全国,各行各业的劳动热情都很高。一汽全厂提出了“乘东风,展红旗,造出高级轿车送给毛主席”的口号,组建了轿车生产突击队,赶制轿车。
工人们借鉴外国汽车边做边学。发动机学的是德国“奔驰—190”型轿车发动机,底盘学的是法国“西姆卡”的底盘基本结构,变速箱是一汽自己的三挡机械变速器,各种钣金件、车身成型,几乎全靠手工制作,整车最高时速可达128公里。百公里耗油9升,一共6座,上半截银灰色,下半截紫红色,最显眼的是发动机罩前上方有银色小龙装饰,车身侧面镶嵌了毛体的“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字样。
当年5月12日,第一辆国产小轿车下线,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轿车的历史,消息传出,全厂工人又唱又跳,庆祝新中国的第一辆轿车。毛泽东和林伯渠等中央领导在中南海后花园观看并试坐。新车的车名也取自主席语录“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定名为“东风”,寓意社会主义必胜。
红旗CA-72 “比吉姆还高级”
东风轿车太小,不适合首长们乘坐,而且随着中苏关系的起起伏伏,苏联支援中国的高级轿车,在中苏关系破裂后,中断了零部件供应,严重影响了车辆的正常使用。因此,在“东风”的基础上,一汽受命开始研制更高级的元首用车。
1958年7月,新车试制成功,“起东风”紧接着就要“展红旗”,于是这辆车就被命名为“红旗”,型号CA-72。
在发动机侧翼一开始有五面红旗,代表“工农兵学商”,后改为三面红旗,代表了“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当年9月19日,时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邓小平到长春一汽视察,问厂长饶斌:“红旗比伏尔加怎么样?”饶斌答:“比伏尔加高级。”“比吉姆呢?”“比吉姆高级。”当时的苏联轿车最好的是吉斯,次之是吉姆,最后是伏尔加。邓小平听到回答很高兴,说:“噢,比吉姆还高级,你们可以多生产。现在石油很紧张,可不可以烧酒精?只要不烧茅台就行。”这句邓式幽默把在场的人都逗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