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选择与江青结婚:哪位姑娘再不去他窑洞

19.10.2015  16:53

  本文摘自:《周恩来的养女孙维世》,作者:沈国凡,出版:当代中国出版社

  当孙维世听到江青与毛泽东结婚的消息时,不由惊住了,呆呆地站在那里,很久都没有回过神来。

  她不相信这是事实,可是事实却又让她不得不相信。

  在《血祭上海》演出后的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呢?

  当时延安的文化娱乐极少,这场演出之后江青提出,是不是在延安演出一场京剧,以体现延安文艺界的实力。

  这个建议很快得到了大家的响应,江青自告奋勇地报名演出一段折子戏《苏三起解》。

  京剧乃国粹,毛泽东等人都爱看。笔者在撰写《“红灯记”的台前幕后》一书时,曾采访过这部现代京剧的编剧兼导演阿甲的长子符挺军先生,并从他那里借看了阿甲留下的大量资料。阿甲当年在延安的时候曾与江青同台演出过京剧《松花江上》,舞台上以“父女”相称。据阿甲留下的资料所记,毛泽东到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的时候,应蒋介石之邀观看了一场京剧《法门寺》,回到延安后还与阿甲等人探讨过这部京剧,并谈了国统区的京剧演出与延安的京剧演出各自不同的特点,由此可见毛泽东对京剧的重视与喜爱。

  这次演出,很快便传遍了整个延安城,人们都传说那个在话剧《血祭上海》中演“姨太太”的女演员,京剧也唱得好听,动作大方,弄得演出结束了有些观众都不愿走。

  这成了延安从没有过的新鲜事。

  后来,江青参加了《流寇队长》的演出,扮演日本间谍、破鞋姚二嫂,戏中这个角色被谑称为“大红鞋”。由于江青演得很成功,观众很快又记住了这个角色,相识的人又开玩笑,将她由“姨太太”换成了“大红鞋”。

  毛泽东后来观看了此剧,给了很高的评价,称赞此剧为抗日斗争塑造了一个很好的反面教员,可以教育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