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皇后”徐冬莲:把毛竹铺进高铁

18.08.2015  16:56

  随着高铁时代的来临,人们乘坐动车早已习以为常。但或许你不知道,高铁车厢的地板、各种内饰板,所用的竹材竟来自上饶县华坛山的一家竹业公司;或许你更不知道的是,这家年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的竹业公司老板却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叫徐冬莲,被当地人称为“毛竹皇后”。

  徐冬莲年轻时摆过地摊、开过饭店,如今的竹业公司,每年能带动周边400余名留守妇女、老人和残疾人致富。徐冬莲表示,做毛竹产业只是她选择的奋斗方向,能够帮扶到乡亲,并让更多的上饶竹“”出家乡才是她的奋斗目标。

  A 闯荡7年返乡创业

  把家乡毛竹变“金竹

  8月16日上午,记者来到上饶县华坛山镇姜村村,在一机器声轰鸣的毛竹加工厂内,见到了正在指导工人如何编织毛竹席子的徐冬莲,她向记者谈起了自己的创业经过。记者了解到,1970年,徐冬莲出生在华坛山镇一户普通的村民家里,父亲是位老木匠,七兄妹她排行老六。1989年,为了让家里尽早摆脱贫困,并资助哥哥姐姐们上学,初中毕业的徐冬莲辍学去了广东梅州打工,在繁华的都市里摆地摊卖服装。因为坚持诚信经营,徐冬莲靠摆地摊不但帮兄妹们赚到了学费,还在两年里攒下了近3万元的积蓄。1991年,徐冬莲带着这笔钱前往浙江温州开了一家饭店,已结婚生子的她过上了相对舒适的日子。

  逢年过节,徐冬莲都会从温州回到姜村老家。徐冬莲注意到,虽然家乡的经济状况和沿海城市相比差距大,但山上的毛竹资源却是非常丰富。徐冬莲说:“在温州,我看到有好几家卖毛竹产品的公司,生意都特别好。我一想,华坛山有那么丰富的毛竹资源,我也可以回家乡创业卖毛竹呀!”1996年,和丈夫金明发商议后,下定决心返乡创业的徐冬莲到浙江龙游县,找当地的竹业加工师傅学习技艺,学会了毛竹的采伐、目测分级、篾条加工和编织工艺。之后,徐冬莲转让了温州的饭店,带着8万元积蓄回到华坛山镇,办起了竹业加工厂。经过一年的经营,徐冬莲赚到了3万余元的净收入,这让当地仍靠种田、打零工为生的乡亲们羡慕不已。

  B 毛竹产业不断做大

  产品用到高铁船舶上

  1998年,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徐冬莲购入了数台专用加工机器,加工效率大幅提升,产销量也迅速攀升。“原先做个竹席要半天时间,有了专业机器半小时就能做好,效率大大提升。”徐冬莲告诉记者,随着产业越做越大,她的营销业务也持续火爆,安徽霍山至信竹业、浙江诸暨光裕竹业等10多家大型竹木企业,都先后和她建立起了合作关系。其中,安徽霍山至信竹业是中国竹业十强企业之一,生产的重组板材供给高铁、船舶、汽车制造业并出口海外,用“上饶竹”制成的竹席就是这家公司制造重组板材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之一。

  “高铁车厢用的地板、各种内饰板就是用竹席为基材制造的重组板材。”徐冬莲告诉记者,将“上饶竹”制成的竹席送到安徽霍山至信竹业进行加工制造时,竹席与其他材料复合后,经专业的烘干、浸胶、压制、蒸汽高温成型以及单覆膜、双覆膜等复杂的工艺,制成各种规格和品质的重组板材,具有变形小、硬度高、柔性好和耐腐蚀等特性。记者了解到,徐冬莲的毛竹产业自2003年和安徽霍山至信竹业建立起合作关系后,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到2012年,徐冬莲的竹业公司月产竹席近2万张,年产值200多万元。2014年,年产值更是超过了2000万元,成为当地规模最大的毛竹加工企业。

  C 助众乡亲当上老板

  帮扶上百户脱贫致富

  记者了解到,2014年,在华坛山镇党政领导的支持下,徐冬莲办起了上饶县富邦毛竹专业合作社,华坛山周边近400户村民加入了她的合作社。徐冬莲帮大家选购设备,培训技术,统一销售渠道,把华坛山的毛竹加工业做得红红火火。“很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村里大多是老人、妇女和残疾人,他们需要一个赚钱的工作。”徐冬莲说,为了带领留在村里的乡亲们致富,她先后指导村民办起了近百家大大小小的毛竹加工厂,造就了一批竹业“小老板”和能工巧匠,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记者了解到,徐冬莲的富邦毛竹专业合作社员工以妇女、老人居多,其中也有残疾人。自幼患了小儿麻痹症的郑德友,就是一位在徐冬莲带领下致富的典型。郑德友虽然双脚残疾,但他和妻子缪丽凤搭档,在家操作一台编织机做竹席,两人的月收入超过8000元。记者了解到,与郑德友一样得到徐冬莲资助,办厂获得丰厚回报的村民,在华坛山镇超过了20家。“竹席加工简单易学,工资计件,不误农时又可兼顾家务,所以很受村民欢迎。”徐冬莲说。

  D 希望能帮扶更多乡亲

  欲开展多元化经营

  “说实话,我的产业虽然做大了,但是规模有限,特别是地不够用。”徐冬莲告诉记者,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她想将距离上饶县公安局华坛山派出所不远的一块荒地包下,这样不但可以扩大加工厂的规模,还可以尝试开办竹制品工艺场,帮扶更多留守妇女、老人和残疾人入厂工作。以妇女就业为主体,设计具有观赏性与实用性的竹木工艺品,带动留守妇女二次创业,助推乡村特色旅游。

  除了扩大毛竹产业规模,徐冬莲还计划将产业多元化,以“农家乐+毛竹厂”的经营模式,帮扶更多乡亲踏上致富路。徐冬莲告诉记者,华坛山除了毛竹资源,其他的特产也不少:纯天然的蜂蜜、葛粉、山茶和米糖等,都是可以发掘利用的资源。“如果办起了农家乐,这里更多的资源都可以利用起来,可以使更多的乡亲找到工作,帮扶的范围就会扩大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