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居26年,民俗博物馆何去何从

10.10.2014  11:41

  南昌市民俗博物馆创建于1988年,栖身于贺龙指挥部旧址已有26年,是江西省成立最早、影响最大的一处民俗博物馆。该馆成功填补了我省民俗学研究的空白,开创了江西省民俗文化研究之先河。而从今年10月9日起,贺龙指挥部旧址内有关南昌民俗文化元素的陈展物品将彻底被封存,但民俗馆新址却难以落实,一度为南昌市民津津乐道的民俗博物馆再次面临何去何从的尴尬。本期《解密南昌》,记者带你走进南昌市民俗博物馆,记录其在贺龙指挥部旧址屋檐下的最后时光。  

  栖身贺龙指挥部26年

  20世纪初,现贺龙指挥部旧址所在地曾是基督教南昌中华圣公会的宏道堂及其主办的宏道中学校址。参加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的贺龙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进驻南昌时,其指挥部就设在宏道堂。贺龙指挥部旧址作为八一南昌起义旧址群之一的贺龙指挥部旧址,于1961年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昌市民俗博物馆原名豫章民俗博物苑,馆址就设在贺龙指挥部旧址内,二三楼陈列着南昌市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展品,从老南昌的“九佬十八匠”,到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婚丧嫁娶、贺寿习俗,从老南昌人打冻米、卖糖画、锔缸的模型,到绣品工艺,南昌市民俗博物馆给南昌人打开了一扇民俗记忆回溯的窗口。

  而南昌市民俗博物馆作为再现老南昌民俗文化的一处重要展览之地,何以长期栖身在“贺龙指挥部旧址”长达26年?其中有难以言说的尴尬。该馆馆长梅联华告诉记者:“南昌市民俗博物馆从1988年成立至今,我是第三任馆长,民俗博馆一直没有馆址,同时又管理贺龙指挥部旧址,就只能长期栖身在贺龙指挥部旧址。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无奈之举。

  形成两大系列民俗主题展

  走进南昌市民俗博物馆,在这狭窄的二三楼,南昌古城风貌、风土人情、婚俗礼仪、生育文化习俗展、农业习俗展等等让人眼花缭乱、大开眼界。其中,“南昌民俗风情”、“南昌民间老行当”更是形成两大系列在馆里重点推出,“图说南昌民俗”更是在今年8月份被评为全省博物馆陈列展览“十大精品”。而今年7月份,南昌市民俗博物馆又代表江西入选为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之一。

  梅联华告诉记者:“我们一直致力于寻找和挖掘独属于南昌本地的民俗文化元素,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馆藏物品陆续充实,陈列不断更新,还经常举办一些民俗展览。我们先后举办了江西儿童绣品展,江西傩文化展,南昌婚俗展、南昌民俗风情展等等,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实物,详尽地介绍了南昌的民俗风情和旧城风貌,乡情淳厚,赣味十足,吸引了很多本地市民的参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国庆期间游客每日千余人

  10月3日,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首次为民巷社区举办《南昌民俗风情》流动展,并迎来民俗博物馆历史接待游客高峰。小小场地,三天来,每日千余人参观。梅联华在自己的微信里提到:珍惜今天参观的人流量,这是市民对南昌市民俗博物馆的基本陈列的高度认同,市民需要了解他们自己、父辈、祖父辈过去的生活场景及民俗习惯。

  记者采访了多位在馆里参观的市民,家住东湖区大士院的刘女士带着自己8岁的儿子在馆里走走看看,小孩子活蹦乱跳,看到很多新奇的民俗物品不停地问着妈妈。刘女士告诉记者:“城市有一个这样记录我们生活的地方真好,看到以前的一些东西,感到格外的亲切,就觉得自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南昌人,希望我们现在的生活习俗也能被记录下来,传承下去。

  被要求撤离贺龙指挥部旧址

  今年省市相关部门将对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贺龙指挥部旧址、叶挺指挥部旧址、朱德旧居、朱德军官教育团等南昌市革命旧址进行“八一”品牌的整合,着力保护和打造,并针对现存的陈展内容单薄滞后、陈展手段形式单一、文物维修保护、内部防火防盗、旧址周边环境治理等方面问题进行整改。其中就要求恢复贺龙旧居旧楼原貌,南昌市民俗博物馆被要求尽快迁出贺龙指挥部旧址。

  梅联华表示:“南昌市民俗博物馆26年来有馆无舍,存于贺龙指挥部旧址本身就是无奈之举。贺龙指挥部旧址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八一南昌起义那段红色历史的重要见证,本身具有历史的庄重和严肃性,红色革命文化和民俗文化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把南昌民俗博物馆与贺龙指挥部旧址放到一起,确实有点不伦不类,也不利于旧址保护,民俗馆撤出来是好事,但希望南昌市民俗博物馆能有个好的落脚之处。

  陈列移至滕王阁景区计划搁浅

  在接到南昌市民俗博物馆必须撤出贺龙指挥部旧址的通知之后,今年7月,在省、市人大代表视察南昌市重点工程项目活动期间,梅联华等10多名人大代表联名建议,将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陈列移至滕王阁景区,使之与滕王阁相互辉映,丰富景点文化内涵的同时,形成南昌地方民俗特色。

  梅联华表示,如果建议被采纳,南昌市民俗博物馆可以展示的主要内容有:南昌古城、南昌生产生活习俗、婚嫁和生育、民间艺术和工艺、地方戏曲和曲艺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六大部分,将以静态为主来展示南昌特色风俗,再现古代南昌的繁华胜景。同时,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努力实现陈列内容与形式设计的完美结合。此外,还可另辟临时展厅,用于引进省内外特色专题展览;开辟民俗表演区,表演江西民间艺术和工艺、地方戏曲和曲艺,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悉,目前,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陈展搬迁至滕王阁的计划已经搁浅。9月28日起,梅联华在微信中将南昌市民俗博物馆拆除工作列入倒计时。他告诉记者:“经多次请示,市政府要求文化局和旅游集团协调,但至今尚未有回音。10月9日前,贺龙指挥部有关民俗元素的陈展都要求撤下来,将彻底恢复贺龙指挥部旧址原貌。因为没有新址,撤下来的陈展物品大部分只能放仓库。

  希望南昌民俗文化得到传承

  在参观整个民俗博物馆的过程中,梅联华时不时指着原有民俗陈展处,说讲婚俗拜堂场景的这个地方应该换成贺龙铜像,那个墙面绣品陈展要换成旧军装、柜子里的民俗小物件换成武器弹药,《古豫章城》沙盘换成1927年南昌城地图……一切与民俗有关的物品全部都要换掉,整个“南昌民间老行当”系列也要清理成教室。

  “整个民俗博物馆是我们全体工作人员花了很大心血逐步逐步建立起来的,现在心里很舍不得。民俗博物馆是老百姓的家园,希望老百姓还能看到。一代一代人往前走,回头看的东西没有了,希望能够留住一点历史,留住一点光阴……今后民俗博物馆将以流动展的形式出现,联合社区、学校,做展板,继承和传播南昌民俗文化,这也是目前唯一能做到的。

  ■信息日报记者叶景顺 文/图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