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官员冒领50万低保金犯罪细节:一人兼所长会计出纳

16.11.2014  01:16

原标题:民政官员冒领50万低保金犯罪细节:一人兼所长会计出纳

  央广网郑州11月15日消息(记者栾红)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你家里会有多少个存折呢?按照目前的记录,拿第一名的应该是河南新安县五头镇民政所的前所长张景华,因为他家居然有267个存折,而且这些存折里没有一个是他自己的。

  原来,这些存折都是他利用职务之便,从“低保户”“五保户”群众那里收集而来。利用这些存折,他先后冒领侵占50余万元低保户的“养命钱”。这一“苍蝇式腐败”案近日宣判。因滥用职权罪、贪污罪,张景华被判有期徒刑10年,并处没收财产8万元。

  虽然张景华提出上诉,本案仍在二审当中。但我们不禁要问,一个基层民政所所长怎么做到欺上瞒下,完成的资金转移?

  一名乡镇民政所所长、一百多名“低保户”加上二百多个存折,使此案吸足了人们的眼球。张景华2年前就已被抓,但随着一审判决结果的出炉,他犯罪的细节也被媒体曝光。

  张景华如何从“低保户”、“五保户”手中扣下“养命钱”呢?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他下乡收集了200多名困难群众的存折,再利用职务之便,拟定申请相应补助的名单,让手下工作人员将规定数额打进制定账户。第二步,代领取现,他或者其他人拿着存折取现。第三部,伪造领款凭证,他让民政所工作人员或其妻子“用十只手指轮流按手印”,冒领款项。

  “三步走”最关键的因素在于,有关资金到了五头镇,如何流转、分配、发放,均由张景华一手掌控,他一人身兼民政所所长、会计和出纳。

  国家拨的补助款,为什么到了基层就只有民政所所长一人说了算?记者今天反复拨打洛阳市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电话,无人接通。

  记者发现,此案发生在2012年,从2013年7月起,新安县建立涉农资金监管平台,并对农村低保、“五保户”的姓名、发放金额等情况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布。新安县纪委党风室主任张会刚:

  张会刚:只要公开到网上了,从基层管理部门、干部等于上了一条警戒线,因为一公开,暗箱操作的机会就少了。

  据了解,张景华之所以能够明目张胆地代领、冒领,还因为农村不少低保户、“五保户”不识字,不会使用存折,民政干部帮助代领,再现金发放的情况普遍存在。

  对此,记者询问了其他地区的乡镇民政所工作人员。他们告诉记者,这几年,“低保”、“五保”补助制度逐渐完善,对于领取有困难的群众,一般有亲属帮助领取。

  乡镇民政所:阳光农廉网。咱们都在网上公布,网上都能查到。

  记者:村民懂得怎么查啊?

  乡镇民政所:村里都知道,家喻户晓。乡村干部一家一家跑的嘛。

  记者:对行动不便的怎么办?

  乡镇民政所:亲属、邻居帮着取钱,这,不会有(冒领现金)的。

  还有民政所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只报名单,拨款并不拨进所里,而每一次名单的增补,上级民政部门都会入户调查。

  乡镇民政所:这一级乡镇部门,乡镇部门不过钱,我们只是报名单,名单报上去,增加或减少,区一级的民政局根据名单发钱。按照程序,都需要公示,村里就贴在板书上面。

  基层干部是权力的“最后一公里”,“苍蝇式腐败”让老百姓心寒,影响地方政府形象。如何在阳光下走好“最后一公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张树义表示,应该让公示制度、监督制度落在实处。

  张树义:怎么要对权力有效进行控制,官员的帽子问题,官员的特殊决定权问题,权利运作,民众对他们反馈的问题,(出现了问题)都是失去了老百姓的监督控制的前提下运转的,应该说前提运作的。关键还是监督、控制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