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视民族文化基因 需呼唤善待民族文化的自觉

18.06.2015  11:51
原标题:珍视民族文化基因 需呼唤善待民族文化的自觉

原标题:珍视民族文化基因(新评弹·善待历史文化遗产(12))

几天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三季录制现场,文化嘉宾、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说:生长在国外、没有接触过汉语的华人孩子观看节目之后,跟父母说想回中国学汉语,这是因为深藏在他血脉中的东西被激活了。

同样是几天前,《出彩中国人》节目中有这样一个片段:近20位出生、长大在国外的华裔少女,回到父辈生长的祖国,着中国传统服装演绎了一段中国经典舞蹈《茉莉花》。女孩儿们说,第一次听到那句“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时,就有一种强烈的熟悉感。

两段场景,说的是同一种内心深处的东西被唤醒——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何为民族文化基因?尽管很难用语言描述,但我们能感觉到,它是一种精神,一种深邃的哲学精神,也是一种智慧,一种积淀深厚的历史智慧;是一种人文精神与道德观念,能引发整个民族强烈的共鸣,是一个民族待人接物的行事准则。它更是一种力量,一种支撑民族文明向前的、核心的、有价值的力量。

发掘、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过程,何尝不是一段找寻并发扬民族文化基因的过程。

墓葬、牌楼、石窟、壁画、石刻,每一级石阶与每一道刻痕,凝固的是岁月变迁,人生流转,更是几千年来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符号与记忆。戏剧、曲艺、习俗、礼仪,每一句咿呀哼唱与每一道茶盏香烛,是承载民族文化审美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与文化精神的表现与象征。即便是在以传统村落为代表的自然遗产中,也有大量独特的历史记忆、宗族传衍、俚语方言、乡约乡规与生产方式,是承载了一个民族文字、历史与文明的“生命土壤”。

如何守护民族文化基因,让其成为整个民族的自发行为?一方面需要法制步伐的跟进,一方面需呼唤善待民族文化的自觉。

拥有了文化的自觉与精神的认同,才会自觉处理好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避免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过度商业开发,才能在不破坏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做到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才会自觉在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对遗产的真实性和原生态加以科学保护,而不是进行不合逻辑的改造,移花接木、改头换面。

拥有了文化的自觉与精神的认同,政府部门才能主动推进相关法规与监督机制的建立,理论界与知识界才会主动为每一项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与理论建设,进行创造性的知识奉献。

拥有了文化的自觉与精神的认同,青年人才不会对自己民族的文化无感、冷漠,才会真正为自己民族的文化感到骄傲,真正理解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博士那句话的深刻内涵:“如果再生为人,我愿意生在中国,因为中国今后对于全人类的未来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珍视民族文化基因,秉持对民族文化的自觉。希望明年文化遗产日到来之时,回望过往一年,我们已做到更好。

《 人民日报 》( 2015年06月18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