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安远的“红色印记” 

03.08.2015  10:48

盛夏的安远县,处处涌动着红色的能量,散发出浓浓的感恩情怀。

近几年来,安远县乘着振兴发展的春风,集中实施“两红”安置点、综合福利院等民生工程,就像一串串“幸福密码”,开启了群众的一扇扇幸福之门,在群众心中深深地烙上了“红色印记”。

喜住“红楼

红色印记,是“两红”人员的栋栋新房。

7月24日,在“两红”人员及革命烈士遗(孀)属危旧土坯房改造县城集中安置点(下称“两红”人员安置点)。9栋2号住户李秀招家里,一家老小围坐一起包粽子,张贴的大红“”字更显温馨。

能住上这样漂亮的好房子,做梦也没想到,真的要感谢党的好政策。”说起自己的新家,李秀招笑得合不拢嘴。

李秀招是烈士子女,父亲参加过红军长征。多年来,李秀招一直居住在偏僻的欣山镇大坝头村,老屋的墙体摇摇欲坠,多雨季节里总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后,安远县委、县政府根据“两红”人员及革命烈士遗(孀)属的意愿,在城区投资建设“两红”人员安置点。2015年春节前夕,安置点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150户和李秀招一样的“两红”人员及革命烈士遗(孀)属领到了新房钥匙。

因为党的关怀,他们才能住上新房,150户住户亲切地称他们的新房为“红楼”。

乐见“红福

红色印记,是“五保”老人的声声笑语。

7月27日,笔者来到安远县综合福利院。占地近百亩的院子干净整洁,卫生室、商店等设施一应俱全,老人们悠闲地聊天,一派祥和的景象。

来到这里,不到4个月,我就长了10斤!”84岁的“五保”老人叶有妹迫不及待地介绍自己的“福气”。以前,独居的她孤苦伶仃,平时说话也没有伴,生病时只能硬撑着。现在这里饭菜有人做,起居有人管,聊天有人伴,而且一切费用都由政府买单。

拥有这种“福气”的,还有其他95位城区“五保”、“三无”人员。2013年9月以来,安远利用一年多时间筹措资金4600万元,建起了这个集养老、休闲、娱乐和康复于一体的综合福利院,让城区“五保”、“三无”人员得到妥善供养。

事实上,全县的“五保”老人都拥有“红福”。2014年以来,安远县筹资3128万元,开始实施农村敬老院标准化建设“三年推进计划”。

目前,全县己有10所农村敬老院完成标准化建设,为千余“五保”老人打造了幸福家园。

共享“红利

红色印记,是困难群众的愁眉舒展。

前段时间,车头镇龙头村村民唐素珍的儿子因患地中海贫血,急需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当收到县民政局的工作人员送来的医疗救助款和社会捐赠款时,他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

蔡坊乡碛脑村陈有福感触更深。丈夫因病去世,家里生活失去了经济来源。然而,陈有福很快就办理了低保手续,每月能按时领取600多元。她说:“多亏了政府的保障,一家人对生活才有了信心。

如何才能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安远的做法是,坚持把解决基本民生问题放在第一位,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不断拓展救助领域,积极构建完善以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五保供养为主的社会救助体系,让更多的困难群众共享振兴“红利”。

截至目前,全县现有城乡低保在保对象16289人,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三年来,累计实施医疗救助2万多人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3109.2万元,为16500位老人免费办理公交卡和意外伤害保险。2014年,安远再获“全省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县”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