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减速民生改善提速 就业逆势创新高新政实惠多
GDP减速,民生改善提速(一季度经济发展亮点)
本报记者 白天亮
经济下行,会不会影响就业?老百姓的收入会不会跟着往下走?当一季度中国经济发展的成绩单出炉,这些曾经的担心一一被化解。
就业稳中向好,城镇新增就业超过300万人,好于去年同期,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30%;
居民收入不仅跑赢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更跑赢GDP和财政收入,老百姓的钱袋子更鼓、花钱有底气;
城乡居民养老并轨、单独二胎启动、劳务派遣员工“同工同酬”……民生领域的改革,为百姓送去更多实惠。
经济增长脚步放慢,民生改善步伐却在加速——这成为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
就业逆势创新高
超过300万人捧上新饭碗——一季度就业表现格外抢眼,超过去年同期、创出新高。就业市场的良好状况,让数亿劳动者拥有稳定的收入,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就业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通常,经济好、就业旺,经济下行,就业困难。此番经济持续放缓,为何就业似乎未受影响?
“经济一直在增长,只是增速下降,这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说。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长7.4%,与新世纪头十年平均达到10%的增速比,回落态势明显。但这只是增速放慢,不是负增长,7.4%放在全球,仍是“中高速增长”。只要经济在增长,所创造的财富增量就在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会持续增加。
莫荣分析,就业稳中向好的背后,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就业弹性在提高,这主要得益于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经济的总盘子在扩大。就业弹性是经济增长每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业数量变化的百分比。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居全球第二,同样是GDP增长1个百分点,带来的实际增量要比以往更多,对就业产生积极影响。更重要的是结构调整有新突破。一季度,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49.0%,较去年同期继续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速达到7.8%,高于二产的7.3%和一产的3.5%。而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带动力更强。
政策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去年以来,我国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为小微企业减免税费,激发着全社会创业就业的活力。目前全国已有超过955.35万户小微企业享受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和营改增税收优惠政策。“小微企业是就业创业的主要平台,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也是完成今年新增就业1000万目标的重要举措。”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表示。
收入跑赢GDP
GDP增速放慢,居民收入增长没有放慢。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62元,同比名义增长11.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6%。
8.6%的增速令人欣喜:高于去年全年的居民收入增速,201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也高于同期的财政收入增速,一季度居民收入名义增长速度比财政收入的增速高出近2个百分点;还高于GDP增速,一季度GDP增长7.4%。
“居民收入跑赢CPI不难,能否跑赢GDP、跑赢财政收入才是人们一直以来最关注的。一季度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这是一个好势头。”中国(海南)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居民收入跑得快,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今年以来,“招工难”现象在我国部分地区延续,劳动力供求对比逐步改变,促使企业以更高的价格招聘合适的员工,带来工资水平的较快上升。此前国务院制定的“提低、扩中、控高”等一系列收入分配改革措施也在逐步落实中。在去年全国27个省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基础上,今年以来又有9个省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在13%左右,最高的上海市超过1800元。今年1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十连涨”,平均涨幅10%。目前已有25个省份启动实施第十次调整,调整后的月均养老金超过2000元。政府的这些举措,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了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才能提高消费能力、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迟福林这样认为。
居民收入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步缩小。一季度,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22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5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53,比上年同期缩小0.06。尽管城乡收入差距仍然不小,但毕竟在往好的方向发展,说明近几年纠正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政策正在发挥作用,这也是促进收入公平的重要方面。
民生新政实惠多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民生领域的多项改革新政率先启动,实实在在地改善着人们的生活。
2月底,城乡居民养老“并轨”,同时出台政策使居民养老和职工养老可以顺畅转续。这一养老新政中,农民工是最大的受益群体。“对养老心里有底了。”在京修地铁的陕西籍农民工陈军说。之前,他一直犹豫究竟该在老家参加新农保,还是在务工地参加职工养老保险。选择前者,他觉得年老后未必回乡务农;选择后者,他又担心在务工地缴的养老保险不能在年老后转回家乡。现在,陈军打定主意:“参加职工养老,60岁后也和城里人一样按月领养老金。”
3月1日起,新的劳务派遣规定开始实施。“同工同酬”、“劳务派遣人员比例不得超过用工总量10%”、“不得歧视被派遣劳动者”,这一项项针对性极强的规定给全国上千万派遣工送去了温暖。“外人看空姐这个工作挺光鲜,其实我是一名劳务派遣工。”在航空公司工作的徐小姐希望借政策春风转成一名正式的合同工,“就算还是派遣工,只要同工同酬我也满足了。”
4月22日,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至此,全国已超过20个省份启动实施“单独二胎”政策。“赶上了生两孩的‘头班车’!”自从今年1月安徽省宣布“单独两孩”政策,已有一女的“70后”职员小张就开始戒烟戒酒,准备生第二个孩子。“能够再次‘添丁进口’,对全家都是件大喜事。”
民生改善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支持。今年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9.3%,财政支出则增长了12.6%,并继续向民生领域倾斜,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4.2%,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增长26.4%,教育支出增长14%,城乡社区支出增长17.7%。
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民生。一季度就业向好、居民收入增加、物价稳定、民生事业快速发展,表明经济增速仍处于合理区间。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将为经济“稳中有进”注入更持久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