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民生改革进行到底 让人民感受更多公平

18.11.2013  10:39

  (民生观·透过《决定》看民生①)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对民生改善提出了新理念,对民生改革作出了新部署。怎样领会《决定》精神,如何推动实际工作,本版今起推出系列民生观“决定》看民生\" >透过《决定》看民生”。

  ——编 者

  让人民感受更多公平,要将民生改革进行到底,要把民生底线筑得更牢,也要使民生事业更可持续

  90后的王朗,从农村老家来到大城市打工,一晃就是6年。尽管城市越来越包容,王朗还是有不少无奈:商品房买不起,保障房轮不上,以后生了小孩,上学也是问题。“回不去的故乡,融不进的城市”,怀揣都市梦想的王朗,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里反复提到的这句话,说出了王朗们的心声。

  共享发展成果,人们期待更多实惠、更多公平。改革开放35年,我们告别了物质的匮乏,共享了发展的成果。收入更多了,保障更全了,生活更好了。在享受“更多”成果的同时,人们对“更公平”有了新的期待和诉求。

  城里的好学校就那么几个,家长们想方设法择校,没择上的就会觉得不公平;就业压力那么大,有的单位只挑男生,女生就会觉得不公平;大伙收入都在涨,可有的人涨得太快太不合理,涨得慢的就会觉得不公平;每个人都会老去,但养老的前景大不一样,前景差的就会觉得不公平;大城市、大医院医疗资源好,小城市、小医院看病的人,就会觉得不公平。

  这些年,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切实分好蛋糕,我们下了很大工夫。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都在努力缩小。但是,与人民的期待相比,还有不小距离。

  让人民感受更多公平,要将民生改革进行到底。改革,始终是解决民生难题、促进社会公平的总钥匙。民生领域的许多不公平,往往由公共服务不均等、资源配置不均衡造成。反映社会呼声、回应群众期盼,深化民生重点领域改革,三中全会做出了全新部署: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就业歧视;完善收入分配政策体系,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深化医改,使全民医保体系更加健全。正可谓,民生改善无止境,民生改革无终点。

  让人民感受更多公平,要把民生底线筑得更牢。民生的底线是什么?是多数人的基本需求,是困难群体的基本保障。民生领域的公平是什么,100个人恐怕有100个答案。对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来说,有个基本答案,那就是民生底线要筑牢。只有把底线筑得牢牢的,把基本需求、基本保障安排得妥妥的,才能实现民生诉求的最大公约数。

  让人民感受更多公平,要使民生事业更可持续。居家过日子要量入而出,改善民生也要和经济发展互为循环。最低工资标准提得越高,职工自然越满意。但是太高了,对企业又不太公平。企业成本吃不消,经济发展受影响,反过来也影响职工收入。民生领域的公平,离不开国情考量、离不开发展阶段的考量。

  如果有一天,王朗的家乡小城,有着和大城市相仿的基本公共服务,他的都市梦是不是有了更多选择?他的公平感是不是更容易得到满足?这一天的到来,取决于党和政府切切实实的改革,也取决于每一个人扎扎实实的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