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110民警处警遇到现实困惑和发展研究

07.09.2015  16:45

  110报警服务台是公安机关处理重大紧急信息、指挥处置紧急警务工作的中心,是接受群众报警求助和监督的窗口。南昌市公安局实行110、119、122”三台合一后,在发挥职能作用、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群众等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赢得了全市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树立了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但是,随着110报警服务的不断深入,工作触角延伸,群众对110服务的期望更多更高,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与其职能不相协调的地方,尤其是职责界定、工作要求等方面,群众反映110接警不及时、处置不快、电话打不进等问题,南昌110经历过赞扬、也遭遇过指责,深感公安机关警力有限、资源有限、责任有限的瓶颈制约。为进一步了解110民警的工作状况、解决110民警在处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110快速反应能力,今年7月中下旬,记者对东湖分局的豫章派出所、八一桥派出所、董家窑派出所、百花洲派出所,西湖分局的南站派出所、系马桩派出所、筷子巷派出所、桃花派出所、十字街派出所等基层派出所就110民警在处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遭遇的尴尬等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现实问题进行了解。

  一、南昌110民警接处警基本情况:

  近年来,“有事就找110”这句话被南昌广大市民所熟悉,也让“110”为人民服务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但有不少群众由于对110职责范围缺乏了解,导致“凡事都找110”,甚至还有人恶意骚扰110,让110尴尬之余,也挤占了有限的警力资源,使本来严肃的南昌110报警台却成了少数市民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随意拨打的“热线”。据南昌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不完全统计,2014年共接到各类报警电话265万余起,其中各种骚扰电话和无效报警电话近100万起,这些都时常堵塞了这条生命线,110不堪重负。仅东湖分局一年90余万起报警电话,5万余起警情,其中近六成都是救助类警情。尽管接处警过程中,大多数市民都很理解民警的工作,但还是会时不时地出现一些令人尴尬的警情。一些过分依赖民警、搞不清楚报警范围的群众,总会提出送鲜花、送早饭、叫出租车、送手纸等超出110受理范围的要求,明显让110“爱莫能助”的这些报警信息,霸占了热线,让真正需要报警求助的市民打不进电话,延误了报警时间,也使110处警民警的工作压力剧增。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