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颂齐彦槐二三事

16.12.2014  20:00

  □汪稳生

  齐彦槐,婺源县冲麓村人,字荫三,号梅麓,是清代著名科学家,他不仅为老百姓创造提水抗旱的龙骨车和恒升车,又成功地制成了一架天文钟——中星仪以及一台自动浑仪,能准确了解天上星象位置和运行情况。

  赶考途中妙联传美名

  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齐彦槐召试考举人获第二名。第二年便带书童与三名乡友一同离乡赴京赶考,行程三日后,抵达一村庄,暮色已黑。他们便去借宿,齐彦槐等敲开一幢有些气派的庭院大门,一位姓韩的老者接待了他们。韩家本是仕宦之家,曾中过状元、探花、榜眼,只是现今后代不如从前了。老人很赏识有才之人,说:“我出一对子,如能对得上,可留你等免费住宿,如对不上,休怪老身无礼了!”

  齐彦槐说:“你出上句,让我对对看。”

  老者沉思片刻,即出一联:鳝长鳅短鲤鱼嘴宽,都无鳞(能)。

  齐彦槐想了想:这不是骂他们三个人没本事吗?这老先生联出得很绝,尽是水中之物,如何能对得上呢?突然间他有了,马上脱口而出:“螺圆蚌扁鳖头尖尖,三种(等)甲。”对仗工整,表明自己身份不一般。老者连连称喜,当即招呼他们入住,吃饭休息。

  清廉有为除积弊

  齐彦槐自幼颖悟超群,举安徽优贡第一。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中举人,次年中进士,先任翰林院庶吉士,后授常州府金匮县知县。任内政绩有声,“清积弊,毁谣词,案牍胃集,剖决如流”,民称“齐青天”。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大旱,他创立图眼法,令各地损钱自赈,一切不经官吏手,富户踊跃集资十四万缗,饥民全活无算;并以余钱造“望亭桥”,修“泰佰墓”。还有用计巧妙地救下了一遭人陷害的寡妇,为当地修了一座“清白桥”,据说“清白桥”至今还在。他在任内重视兴修农田水利,主张引黄河水入运河,并要求开辟海运,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署苏州府督粮同知,后援例晋升候选知府。翌年冬,因母亲病故,乃辞官不再复出。

  为乡民特制“日晷”

  齐彦槐不仅为政有方,而且精算术制造之术,曾创作“龙尾”、“恒升”二车(撩车),便民运水,效益显著,受到林则徐的重视和称赞。当时科学尚不发达,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但很难测出日子和一天中的具体时间,齐彦槐便成功地设计制造了一架天文钟――中星仪以及一台自动浑仪。“中星仪”,高三十三点四厘米,外表为圆形天球,天球表面阴刻星象、节候,中部偏下有一圆孔,插入锁匙,将天球内部装置的发条上紧,发条产生动力转动齿轮,天球旋转,即可了解天上星象位置和运行情况。准确方便,为西方所未有,当时对此评价甚高,诚“千古以来未有之能事,精微之极至矣”。此天文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回到家乡,他关心民众生活,为使过路和挑担的准确掌握时间,他在村口通道旁制造了“日晷”。该“日晷”是用一块长方形的石碑特制。左角是一个眼珠,碑面刻有一扇形图案,图案分布为24节气,春夏秋冬,天干地支。用普通一根细棍,插入左角的眼洞里,按照日影行走位置,测出几月几号及时辰。石碑置于基石脚上,约有1.5米高,给四乡八村和过往行人带来了不少便利,如今石碑还在。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