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气候变暖是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增加重要原因

14.08.2015  14:29

  新华网西宁8月14日电(张大川)记者从正在青海玉树举行的世界水源地峰会了解到,近年来,西藏色林错湖水面积扩大了500余平方公里,已成为仅次于青海湖的中国第二大咸水湖。专家分析指出,气候变暖正是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增加的重要原因。

  “0℃是水的液态与固态的临界温度值,过去几十年中5000米高度的温度基本低于临界值,因此冰川基本稳定。近年来随着全球性温度升高,导致冰川、冻土融化,这是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增加的重要原因。”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环境研究客座研究员杨勇说。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陆地冰川发育分布最丰富的地区,也是地球季风气候中心,水汽环流通过青藏高原的调节分配输送到周边大陆,形成地球上丰富多彩的季风气候。因此,青藏高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调节器,是地球生命的中枢神经。

  杨勇团队对海拔4000米以上高度的冰川、沼泽、湖泊及相关地表环境温度进行了定性粗测。令其惊讶的是,一方面不少湖泊面积逐年增加,另一方面,原本多是绿色或稀疏绿色的高原仅在20多年后就变成茫茫荒漠或是灰色戈壁。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机制和影响是错综复杂的,人类要应对的是气候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退缩——雪线升高——极端气候频发——各种自然灾害加剧——青藏高原气候调节功能减弱——荒漠化、沙漠化扩展。”杨勇说,同时活跃的地质活动相伴而来的地震、地质灾害共生,气候变暖时期将生成一系列灾害链。

  气候变暖也使得三江源地区的人类活动范围越来越广泛,牧民定居已经普遍,许多游牧区已经可以常年放牧,甚至在长江源头的冰川下也出现定居牧民村落。

  “我认为5000-6000米高处的温度升高主要还是人类大量排放的温室气体飘逸在青藏高原的大气层中吸收热量所致。”杨勇说。

  国外科研成果表明,沼气、二氧化碳、氧化氩氮、二氧化硫、颗粒微尘等多种有害物质的混合物,其吸光和吸热能力是干洁空气的7-22倍。

  “所以人类必须大力实行节能减排,彻底改变高能耗、高消费、高排放的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尽量减少温室气体给我们的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杨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