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问题牵动各国神经 巴黎气候大会在艰难中前行

12.12.2015  14:06
原标题:气候问题牵动各国神经 巴黎气候大会在艰难中前行

第21届巴黎气候大会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然而经过了10天的讨论与协商,大会当前仍局势胶着、进展缓慢,相关协议迟迟未能达成。

巴黎气候大会堪称史上最高规格的气候大会,阻力重重究竟原因何在?此次大会又能为世界气候问题的解决带来怎样的影响?

阻碍重重

就解决世界气候问题达成全球范围内的共识,一直以来都是世界性的难题。无论是之前的《京都议定书》的签署、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无果而终,亦或是本次巴黎气候大会上各国在三大核心议题上达成共识的艰难过程,都印证了这一点。

本次大会经历了诸多艰难。据法广中文网报道,法国外交部长法比尤斯表示,在协定草案拟定过程中原有版本中的43页中被删去了14页,减至29页。据BBC12月11日报道,最新版本减至27页。各国代表对新发布的文本进行了新一轮的磋商和谈判,各种针对不同细节的讨论使得会议进程缓慢。

据英国《卫报》当地时间10日报道,谈判过程中总部位于南非的非政府组织“行动援助”强烈要求发达国家兑现其1000亿美元的援助资金承诺,认为前一周的结果并未对此有明确表示。与此同时,巴西等国则不支持“具有侵入性”的监督方式。岛国和欧盟则支持将全球升温控制幅度由2摄氏度降低到1.5摄氏度之内。

在谈判和协议达成过程中,呈现出一种非常胶着的状态,不同国家之间因自身需求的不同,对于具体条款的分歧很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李俊峰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由于谈判过程进程缓慢,导致本预计12月11日闭幕的大会,将有很大可能延期。

此外,李俊峰表示,联合国在全球性气候问题的解决中将扮演什么角色、其监督力度究竟如何也是各国关注的问题。

利益碰撞

美国之音认为,承担气候变化金融责任的富裕国家与不承担该责任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歧是阻碍巴黎气候大会达成协议的重要原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历史上承担的角色不同,对于碳排放量的责任也不同,理应承担有差别的责任。

分歧的实质在于协议中如何在遵循气候公约原则的基础上,以区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的历史责任和义务,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减排力度、适应、资金、透明度、审评或盘点等其他问题上的分歧,其核心也在于此。”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院教授何建坤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推动发达国家尽到更多应尽义务是本次大会的一个重点。乐施会首脑蒂姆·戈尔在接受国外媒体访问时表示,本次会议将在推动发达国家落实100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方面有较大进展,将敦促发达国家方面在2020年之前落实该项资金。这也是以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不断努力的结果。

而对于落实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加强南北沟通是必然要求。本次大会中国一直扮演着南北沟通中的重要角色。本次大会上中美元首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是南北沟通的典范。

未来影响

不论结果如何,巴黎气候大会都将对未来解决全球气候难题产生重要影响。

美国《时代》周刊援引气候组织首席执行长马克·肯贝尔的话称,无论最终协议的细节如何,大会都给人一种感觉,即大部分认真参与气候谈判的国家都相信协议将带来一些新进展。

对于本次会议产生具有影响力的结果,我持有谨慎但乐观的态度。为了协议的达成,我们要坚持原则,而在一些产生分歧的细节上不要过分纠缠。这也是不断妥协、不断让步的过程。”李俊峰说。

解决全球气候问题道阻且长,而多达190个与会国家的共同努力将是本次大会产生成果的重要保证。

最终达成巴黎协议还是有希望的,因为各方都希望最终能达成协议,关键在谈判最后阶段各方都要展现建设性和灵活性,寻求共识和契合点,从总体上推进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进程。巴黎协议将成为在公约指导下继《京都议定书》之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的起点。”何建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