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遭遇气荒:部分小气田枯竭上游企业供给不足
近期,吉林省长春市区多处加气站由于停气无法正常运营,导致出租车排长队等候加气,不少市民反映打车“更难了”。不仅如此,西安、呼和浩特等多地都出现“气荒”现象。《经济参考报》记者通过采访发现,“气荒”现象是由供求矛盾引致。
对此,专家建议通过上游企业提高支持力度、控制工业用气量、加大天然气管网建设等措施改善当前现状;从长期角度出发,造成供求矛盾的根源在于市场资源配置失效,因此应通过加快天然气行业市场化进程,完善监管体系,建立天然气市场的竞争机制,并由政府做好中间协调工作,从根本上解决“气荒”难题。
全国多地遭遇“气荒”
“早上6点多我就出门打车,都快一个小时也没打到车,拼车也拼不上,等了这么久就没看见几辆车。”在零下10度的严寒中,长春市民李丽说。
近日,长春市区多处加气站出现停气,在几家正常供气的加气站内,出租车排起长队等候加气,在外“跑”的出租车数量减少,甚至一些出租车司机认为“挣不到钱”干脆不出车。不少长春市民反映“打车真难”。
在长春经济开发区附近,记者走访了三家加气站,其中两家已经“断气”。在正常供气的加气站内,记者看到等候加气的车辆队伍已经排出加气站外300多米。很多出租车司机对记者说,“气荒”这几天,时间都耽搁在排队上,通常要排四、五个小时才能加上气,还有很多司机早上5点多就赶来。
出租车司机刘刚说:“大伙‘憋’在加气站,路面上还能有几辆车?最近每天都少赚200多元。”
陕西省西安市的出租车也由于天然气供应紧张,出现加气难现象。在西安枣园西路、桃园北路附近的四家天然气加气站都无气可加。有负责人称,白天天然气供应紧缺,也许晚上会有,但要“碰运气”。天然气供应紧张甚至使西安约10万户居民家庭用气受到影响。
长春市公用局燃气管理处处长田东升也表示,虽然长春市内车辆用气供应紧张,居民生活用气并未受到影响。但如果持续出现低温天气,“加气难”问题可能进一步加剧。
近年来,每到冬季天然气需求量就大增,北京、济南、成都、兰州、内蒙古等多地都出现过“气荒”现象。国家发改委在2013年全国天然气迎峰度冬供应保障协调会上透露,2013年全国天然气供应缺口是220亿立方米,经过各方努力挖潜后,仍有100亿立方米左右的缺口,而2012至2013年冬季,天然气缺口仅为40亿立方米左右。
专家预计,在“煤改气”、“油改气”等环保项目推行下,近两年我国天然气供应紧张局势会更加明显。
多因素引致“气荒”现象
“我们只有一条来自大气田的管道供气,但主要供应的是长春市内公交车。虽然稍显紧张,但基本能保证公交车正常运营。”长春燃气热力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院长金永浩说,“大气田的管道气供应量只占供应总量的10%至20%,绝大多数还是由20多个小气田的母站来供应。”
专家称,导致多地“气荒”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由于供应加气站的部分小气田枯竭。据了解,长春市多数出租车用气是由市区周围的梨树后五家户气田、公主岭八屋气田、农安伏龙泉气田等20余个小气田供应。近年来,部分小气田由于得不到大气田补充,已经出现枯竭或气量不足,导致供应量下降。长春市的出租车多数由小气田的母站供气,所以会出现车辆燃气供不应求和不少加气站停气的情况。
二是上游企业供给并不充足。据了解,吉林省有两条天然气运输主干管网,“长岭——长春——吉林”高压天然气长输管道年接受能力可达23亿立方米左右,但目前的输气量仅为7.3亿立方米左右;“腰英台—八屋”高压天然气长输管道年接受能力约为8亿立方米,目前的输气量仅为3.65亿立方米左右。
“上下游企业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上游企业天然气的供给量小于目前主干管网的接受能力。”金永浩说,“如果上游企业能够增加供给,在未来10至20年内吉林省可自给自足用气。”
三是由于我国天然气产业缺少相关配套设施。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效投资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认为,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速度较慢,供应能力、开采进度均无法满足需求;并且地下储气库建设不足,不能与天然气使用需求相匹配。2013年夏天甚至出现因需求量减少,气田压缩产量的“压产”现象。
四是自然环境和相关政策所致。冬季是用气高峰期,因而造成管道压力不足、气量减少。此外,2013年持续“雾霾”天气加快了我国各省市“治霾”的进程。今年1月,西安市“气荒”,其中重要原因就是“煤改气”,使每日取暖用气量大增至800万立方米。
长春市曾召开专题调度会议,提出一系列措施缓解难题,如积极引导企业到外地购气,补充气源;对以销往省外为主的天然气供应企业,引导实行错峰生产,在供应短缺情况下主要保证市内用气。长春市相关负责人前往中石化东北石油局衔接车用燃气供应问题。中石化东北石油局表示将进一步调配气源,加强对长春燃气供应。
三措施缓解“气荒”难题
专家认为,通过上游企业提高支持力度、控制工业用气以及加大天然气管网的建设投入,可在短期内缓解“气荒”问题。
首先,应进一步协调上游企业提高支持力度。金永浩说,长春是省会级城市,管道供应量可以满足基本需求,但车用天然气等供应量相对紧张。“出于社会效益、环保效益等角度考虑,上游企业应该加大供给支持力度。”他说。
其次,控制工业用气。韩晓平认为,应最大限度控制工业产能用气,加强对民用和工业用气的跟踪调度分析,做好天然气供需平衡的衔接工作。“首要目标是保证居民供暖和交通出行,可以暂时放缓部分供应项目。”韩晓平说。
再次,加大天然气管网的建设投入。目前我国天然气管网由于投资不足,导致联网性较差,因而从上游勘验开发、中游管网铺设,再到下游地下储气库配套设施建设都需要加大投入力度。
专家同时建议,尽管冬季提高产量会增加成本、面临防冻堵等技术问题,应加大天然气产能建设,缓解当前气源不足的矛盾;加强对天然气行业的规范管理,完善行业监管体系和相应行政法规框架,便于宏观调控;健全预案和调节机制,以防寒冷天气再次“断气”。
市场资源配置失效加剧供求矛盾
一方面资源集中于几家企业手中待价而沽,另一方面供应方投入不足,市场对天然气需求难以满足。
从长期来看,我国天然气刚性需求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趋势。专家认为,造成目前供求矛盾凸显的根源在于市场资源配置失效。
目前我国天然气产业受到较严格的政策管制。上游开采、中游管网以及进口管道气、LNG基本由为数不多的上游企业独揽,下游各城市燃气企业的终端销售价格则由政府制定,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的市场准入、定价等存在诸多制度性障碍,天然气行业缺少自由的市场和价格空间。
“造成‘气荒’的根本原因就是市场资源配置失效。应该有足够的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参与竞争。市场都不开放,怎么实现资源配置?”韩晓平说。
他认为,我国的现状是垄断企业在配置资源,连政府都配置不了,这也是问题关键。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资源会向着收益高的市场和行业流动。一旦市场存在垄断,垄断企业会实行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市场高价,影响社会福利,造成市场失灵;当政府运用各项政策来配置经济资源时,虽然可以保证一定程度的公平,但不可能有预见地做出控制,往往会出现效率低下等问题。
因此,对于市场,最不利的情况就是垄断企业配置资源,从利益主体角度看,由于资源集中掌握在几家企业手中,越缺气,利益空间越大;其次是政府配置资源,因为政府毕竟不是利益主体。
此外,我国天然气联网性很差,无法进行资源配置。主要由于天然气产业投入不足,无论是上游勘探开发、中游的天然气管网建设,还是下游的地下储气库配套设施,都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
韩晓平认为,造成投入不足的原因也是由于几家企业对资源的过度垄断,其他企业无法进入天然气市场,而这几家垄断企业的资金又有限,无法跟上天然气市场需求量大增的步伐。“气荒”的问题前几年也陆续出现过,但每次出现后都不了了之,没有彻底解决,所以反复出现“气荒”。
天然气行业体制改革是关键
从长期来看,对天然气行业体制进行改革,推行天然气行业市场化,建立天然气市场竞争机制,完善监管体系,并由政府做好协调人是关键。
一是加快天然气行业市场化进程,完善监管体系。我国天然气行业上游垄断企业处于强势地位,而中下游企业如燃气公司由于缺少话语权而相对弱势,缺乏市场竞争的现状让整个产业链失去竞争活力,导致我国天然气行业政府管理体制不健全、市场机制不规范、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层出不穷。
“必须要改革,天然气行业的改革需要攻坚,因为它涉及一些企业切实的利益,而这些企业又控制着资源。”韩晓平认为,虽然改革过程要处理的关系比较复杂,但推行天然气行业市场化箭在弦上,势在必行。
此外,天然气行业管理尚不规范,一些项目不按程序审批、政府职能部门多头管理,缺乏统一协调机制等问题一直存在,亟待建立公开、稳定、透明的行业监管体系和相应的法规政策,便于宏观调控。
二是建立天然气市场的竞争机制。在美国,非常规气由几千家企业共同开采,上中下游多元主体参与,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创新,经过优胜劣汰留下适合的企业。由于我国天然气行业的长期垄断,需要加快对天然气上游勘探市场的开放,从而加快创新速度,提高天然气开采量。
长春燃气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永祥等专家认为,我国天然气行业亟待创新,中小企业将在推动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竞争中会不断提高企业效率,因此在保证社会和民生安定的前提下,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形成市场竞争格局。
既然引导中小企业进入天然气行业,就应适当打破天然气行业进入壁垒,降低上游开采企业和管道燃气经营企业等的进入门槛,形成互补竞争的供方格局。
三是政府做好中间协调工作。梁永祥认为天然气行业上中下游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需引起重视。“上游企业担心增加供给量后下游没有市场对接;中游不敢铺设管网担心无人用气;下游企业又担心上游供气量不足而不敢开发市场。目前上中下游企业间缺乏沟通协调渠道。”他说,“信息不对称必须引起重视,政府需要在中间做好协调人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