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水入千家万户 百姓乐开怀——新干农饮工程十年建设剪影

05.06.2014  12:10

清水来了,大嫂笑了

      近日,笔者来到新干县城以南约十里远的沂江乡水西江村,村东约300米处,沂江河自南向西直入赣江。

      村里近90户人家400余人,数十年来一直过着缺水的日子。直到2013年5月,政府开始为该村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引西面数华里远的沂江乡水厂的自来水入村,过惯了缺水苦日子的男女老少们才算有了盼头。

      10月,工程建成正式通水,一根根蓝色的PE塑料水管从入村的主水管道接出,开枝分杈进入各家各户。拧开水龙头,白哗哗的自来水流进了木盘中、流进了水缸中,掬一捧入口清冽甘甜。

      和往常一样,人们用它烧水做饭,用它浆衣洗菜…。不同的是,水色是清的,水味是甜的。挑水的扁担、盛水的木桶,被 人们搁于角落不再问津。还有村东头的那口水井,曾数十年如一日苦撑着全村老少的基本生活用水,如今却好比卸下负重的老者完成了历史的交接,唯有默默注视着村中不断发生的新变化。

      在村主任帅小荣的介绍下,笔者找到了年逾八旬的婆婆刘国莲老人,说道起水西江的水故事。

      诉起过去用水的苦,热情好客的老人表情凝重了起来。听老人说,水西江原是全县有名的缺水村。多少年来,村里不知打了多少口井,每次打到七八米深便卡住了,往下就是坚硬的红岩层,也不知底下还有多厚,就是打不下去。能出水的井不多,村东头的那口井好歹出了水,是个稀罕物。只是出水  “不正常”,打过水后井水会下降,不似别地方的井水会自然补上来。后来才弄明白,井水不是地下水,是东面沂江河自地下渗过来的水,色浑味苦。多少年来,大家一直把这个口井当宝贝护着。到了夏天河水退去水位低落,井水也会下降。为了能打到水,每天大清早大家都会早起,有的甚至两三点起来,为的就是赶早到井上打水,生怕晚了被人抢了先,没水打,村里人没少为此拌嘴打架。只是苦了村里的老人,到最后井里滴水不剩,无奈只能挑着空桶到东面的河里去打水。

      水龙头的水顺着老人粗糙的手流入洗菜的木盘中,凉凉的水意让她重展舒心的微笑:“没想到老了老了,还能用上自来水,不出门,还不用交水费,真个好呐。

      “水量够不够?水质好不好?

      “水压很大水量够哇,保一村人用水没一点问题,水可以直接喝,凉甜润口,得不了病。”村主任的话让笔者对农饮工程带给村里人全新的变化有了更深切的认识。

      临别时,刘国莲老人坦言“喝上自来水,全仗党的政策好”,还不停向笔者挥挥手告别,欢迎再来水西江。

      这,只是新干县近十年来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改善农村饮水安全环境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在荷浦乡荷浦村、三湖镇街仔上等赣江两岸平原地区,在七琴镇网形坑、潭丘乡陂下等大山深处,大大小小的农饮工程通过千万条水管将源源不断的自来水输进千家万户,遍及农家的厨房和庭院,人们足不出户就可喝上甘甜润口的安全水,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据了解,自2005年以来近十年间,该县累计投入约7000万元,新建以村为单位的“百吨千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7处,跨村一体的“千吨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5处,15.34万农村居民和中小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受益人口占全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69.5%,占全县总人口的48%。

      笔者从该县水利局获悉,新近编制完成的《新干县农村自来水规划》勾画出了该县未来5年跨乡镇区域大型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的宏伟蓝图。

      规划显示,到2020年该县计划新建大型农村自来水工程3处,含水厂7座,设计日供水规模10万吨/天,计划供水人口32.69万人。届时,全县农村自来水覆盖率可望达到91.3%,形成高度完善的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体系,供水安全保障率将大幅增强,农村生活和生产条件将大幅改善,助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积蓄更强更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