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社会视角】护水保生态 好事要办好

11.07.2014  17:38
      应该说,现实中所有以除害兴利为目的的治水活动都是好事。然而,事实证明并非所有的好事最终都办成了好事,其中不少好事办成了喜忧参半的憾事,也有不少好事最后走向了反面,成为坏事。 

  譬如,河道清淤应该说是好事,通过清除河床上的污泥,既能改善河水水质,又能提高河道行洪能力。然而,有这样一种清淤法,他们用大功率的水泵,配备大口径的水管,在毫无隔离装置的情况下抽取河中的稀泥。被抽取的河中其大小鱼虾无一例外地被卷入水泵内,然后重重地摔在岸边的水渠里。像这种极为粗暴、以牺牲鱼类等水生生物为代价的河道清淤法,即使是清淤效果再好,也算不上是什么好事,充其量算作喜忧参半的憾事。 

  再譬如,河道清障应该说是好事,通过清除河道内的障碍物,使河道水流通畅,从而增强行洪能力。可是,有些地区,人们视“”为“”,以为河道越直,防洪压力越小。于是乎大兴“裁弯取直”之道,致使那些蜿蜒曲折的河流变成了直上直下的“直肠子”河。河道截去了弯,遭殃的首先是水生生物。本来,河湾流速较小,且饵料丰富,是鱼类等水生生物的天然家园。可是“”没了,鱼类等水生动物的家园也就消失了。 

  另外,裁弯取直的初衷是减轻河道防洪压力,然而,事实并不完全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由于裁弯取直,大大压缩了洪水的“落脚”空间,使洪水被迫进入人们事先设计好的、直线形的、狭窄的通道内,由低流速变成了高流速。而高流速对堤岸的威胁要远远大于高水位的威胁。正像著名水利专家、清华大学教授王兆印先生所言:“现在,人们有足够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加高大堤,以控制高水位,但是高流速可能会对河床和河岸的任意一点造成冲刷破坏。”所以说,即使是在防洪方面,裁弯取直也并非良策。可见,清障变成“清弯”,无论对生态还是防洪来说,都不是好事,而是坏事。 

  据笔者长年观察,在各种治水活动中,之所以频频出现好事变憾事、好事变坏事的现象,其原因固然不少,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只考虑人类需求,而不在乎其他物种需求。

  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主宰,只是大自然的一分子,与其他物种一样具有相应的生态位置,彼此相互依存。因此,人类应该尊重其他物种,保护其他物种的生存权和繁衍权。 

  就治水来讲,看似弱小的水生生物,却是水生态和水环境的基石,对人类的贡献巨大。我们应该认真做好人性化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当人类需求与其他物种需求发生矛盾时,设法将损失降到最低。譬如河道清淤,可以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清淤时机尽量选在冬季,以避开水生生物的繁殖期;二是分段轮回施工,将施工段的水生生物引导或驱赶到非施工河段,待施工结束并水清时再将水生生物放回原河段;三是在水泵进水口处设置隔鱼装置,尽量减少水生生物被卷入水泵内。以上三点其实做起来并不难,也不需要付出多大的经济代价,但做与不做,结果却不一样。

  人类文明的核心是伦理道德,生态文明的核心是生态伦理,治水人应给水生生物以平等态度和人文关怀。从当下开始,从点滴入手,保护水生态,好事要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