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网:陈雷在全国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全力做好2014年防汛抗旱工作
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 陈雷
(2014年1月13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国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主要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3年防汛抗旱工作,安排部署2014年防汛抗旱任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汪洋同志近日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对2013年防汛抗旱工作的显著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对做好2014年防汛抗旱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刚才,黑龙江、浙江、福建、湖南、海南、贵州等六省防指和松花江防总分别作了交流发言,国家防总副秘书长、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同志系统介绍了去年防汛抗旱气象服务工作情况和今年天气形势预测分析,张志彤同志作了全面深入的防汛抗旱工作报告,邓坚同志汇报了水文测报工作情况,讲得都很好。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超前部署、科学应对,2013年防汛抗旱工作取得全面胜利
2013年,我国水旱灾害多发并发重发,防灾减灾救灾任务十分艰巨。与往年相比,主要有六个显著特点: 一是降水过程多、暴雨强度大。 南方从3月份开始就频繁发生大范围强降水过程。东北地区雨季降雨日数较常年多20天,黑龙江、松花江流域汛期平均降雨量分别列1961年以来第1位和第3位。12月中旬,广东、广西、海南等地面平均雨量分别比历史同期多7倍、5.8倍、4倍。 二是洪水量级高、持续时间长。 松花江发生1998年以来最大流域性洪水,其中嫩江上游发生超50年一遇特大洪水;黑龙江发生1984年以来最大的流域性洪水,其中下游发生超1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抚远站洪峰水位超过保证水位1.88米,超历史最高洪水位历时长达30天。全国有340余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65条河流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23条河流发生超历史实测记录的大洪水。 三是台风频次密、中心风力强。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31个台风,比常年偏多5.9个,是本世纪以来台风数量最多的年份;14个台风严重影响我国,有9个登陆,登陆个数较常年偏多,其中5个风力超过12级,3个超过14级。第23号强台风“菲特”是1949年以来10月份之后登陆我国大陆的最强台风。双台风甚至三台风相互牵制情况多,风雨潮浪和洪涝交织、相互影响。 四是高温历时长、影响范围广。 7月初到8月中旬,江南、江淮、江汉、黄淮及西南东部出现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平均35℃以上高温日数达26天,降雨较常年偏少6成以上,气温之高、降雨之少均创1951年以来最高记录。罕见高温与少雨叠加,导致南方发生大范围严重伏旱。高峰时期,全国耕地受旱面积达9737万亩,有956万人因旱发生临时饮水困难。 五是山洪灾害多、局部损失重。 全年因强降雨引发的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共造成560人死亡,占洪涝灾害死亡总数的72%。其中四川省都江堰市、陕西省延安市、辽宁省浑河上游强降雨引发的局部灾害损失尤重。 六是防守战线长、抢险压力大。 南北方、东西部都发生了严重洪涝灾害,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1.2亿人受灾。特别是嫩江、松花江和黑龙江、乌苏里江同时发生洪水,防守战线长达3200多公里,黑龙江干流有300多公里堤防低于洪水位。嫩江、松花江、黑龙江干流堤防先后发生险情9154处,抢险任务异常艰巨,防守压力前所未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和汪洋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确要求,李克强总理和汪洋副总理还亲临一线指导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国家防总和各级党委、政府以及防汛抗旱指挥部门超前部署、周密安排,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全力以赴、团结协作,广大军民携手并肩、顽强拼搏,夺取了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的全面胜利。
一是以防为主,扎实做好汛前防御准备工作。 汛前,国家防总和各地召开防汛抗旱会议,超前安排部署防汛抗旱工作。及时调整防汛抗旱指挥部组成人员,逐级公布防汛抗旱责任人,制订大江大河和重要工程调度方案,组织开展防汛抗旱检查,开展水毁灾毁工程修复,落实抢险队伍和物资储备,强化组织培训和应急演练,确保各项备汛抗旱措施及时到位。
二是强化保障,着力落实防灾减灾各项措施。 国家防总、水利部密切监视汛情、旱情、险情和灾情变化,及时会商研判防汛抗旱形势,启动应急响应22次,发出紧急部署和调令80多个,商财政部及时安排防汛抗旱经费55.89亿元,组织调运价值1.3亿多元的防汛抗旱物资,先后派出170多个工作组、督察组、专家组深入一线。地方各级防指也根据灾情,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着力强化监测预警、指挥调度、抗洪抢险、抗旱减灾、转移避险等各项措施。
三是科学防控,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综合效益。 面对高强度暴雨、大量级洪水、持续性旱情、高频次台风,国家防总和各级防指统筹考虑上下游、左右岸,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发挥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效益。国家防总、松花江防总和有关省防指科学调度尼尔基、丰满、白山、察尔森、大伙房等大型水库拦蓄洪水,将嫩江上游超过50年一遇洪水削减为不足20年一遇,将第二松花江上游超20年一遇洪水削减为一般洪水。强台风“菲特”影响期间,太湖防总充分发挥太湖的洪水调蓄作用,浙江省防指科学调度水库河网和水闸泵站,有效减轻了防洪排涝压力。旱情高峰期,黄河防总、长江防总科学调度小浪底、三峡等水库,有效缓解下游用水紧张局面。江苏省实施江水北调、东引、济太,有力保障了抗旱用水需求。
四是以人为本,最大程度减轻群众受灾损失。 面对严峻汛情,国家防总和各级防指把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放在首位,把人员安全转移、妥善安置、生活生产救助作为重点,各地累计转移危险地区群众1112万人次,解救洪水围困群众195万人次,组织回港避风船只87万艘次。黑龙江省提前编制黑龙江干流6处可能决口堤防的洪水风险图,安全转移群众34.3万人,做到无一人伤亡。面对严重旱情,旱区各级防指周密部署,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广大干部群众全力以赴,累计投入抗旱劳力5464万人、抗旱设备620万台(套),出动运水车辆218万辆,完成抗旱浇地面积3.7亿亩,解决了2007万群众因旱临时饮水困难。
五是标本兼治,全面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基本完成全国2058个县级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任务和2144支县级抗旱服务组织设备购置工作,启动山洪灾害防治项目,规范洪水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编制完成全国抗旱规划实施方案,启动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全面展开,旱警水位确定和中小型水库报汛工作有序推进。认真做好防汛抗旱信息报送和新闻宣传工作,及时发布灾情和防御工作信息,通过各种形式普及减灾知识,增强社会各界水患意识,提高群众防灾自救能力。
六是团结抗灾,广泛凝聚防汛抗旱抢险合力。 国家防总认真履行指挥调度和组织协调职能,各成员单位按照任务分工密切协作配合,形成了防灾减灾的整体合力。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不畏艰险、英勇奋战,关键时刻冲锋在前,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加强统一领导和一线指挥,灾区干群全力以赴抢险救灾,谱写了一曲曲众志成城、团结抗灾的壮丽凯歌。
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2013年防汛抗旱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重要堤防无一决口,大中型水库无一垮坝,减淹县级以上城市156座,减淹耕地5967万亩,防洪减灾效益2362亿元,抗旱挽回粮食损失3993万吨,灾害损失少于常年,其中死亡人数较2000年以来均值减少5成,为实现粮食产量“十连增”、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此,我代表国家防总、水利部,向关心重视支持防汛抗旱工作的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解放军、武警部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奋战在防汛抗旱防台风抢险救灾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
二、开拓进取、改革创新,大力推动防汛抗旱新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明确要求“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为新时期防汛抗旱工作指明了方向。水旱灾害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水旱灾害威胁和影响也越来越大,防汛抗旱任务越来越重。防汛抗旱是最基本的公共安全和公共服务,也是各级政府必须切实履行好的重要职责。我们要紧紧围绕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和民生改善,全面加强防汛抗旱防台风能力建设,大力推动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取得新成效。
第一,要统筹安排、强化措施,着力提升防汛抗旱体系综合能力。 当前,我国防汛抗旱综合体系尚不完善,农村和山区是其中最为突出的薄弱环节。要以山洪灾害防治和抗旱规划实施等重点项目为抓手,统筹安排工程和预警设施建设,合理配置防汛抗旱公共资源,努力增强综合防御能力。对已经建成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各地要建立健全运行维护管理机制,落实管理人员和经费,确保长期发挥效益。要大力推进山洪灾害调查评价、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和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落实地方建设资金,强化项目监督管理,尽快形成健全完善的山洪灾害防御体系。要做好全国抗旱规划的实施工作,按计划、分步骤有序推进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着力强化旱情监测预警和指挥调度手段,全面提升抗旱减灾能力。
第二,要突出重点、强化法治,着力提升防汛抗旱社会管理能力。 防汛抗旱不仅要应对自然的变迁,也要顺应经济社会的变化。要强化防汛抗旱社会化管理,将工作着力点由灾后抢护变为灾前预防,由被动抗御变为主动防控。各地要以《防洪法》、《抗旱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洪水影响评价、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为抓手,加大工作力度,形成权责明晰、协调有序的管理机制,对河道湖泊、蓄滞洪区、洪泛区实施有效社会管理,提高和保持防洪能力。要大力推进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建立管理中心,制订管理办法,力争2015年前完成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为洪水风险区域经济社会管理提供科学支撑。要高度重视城镇化快速推进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如城镇防洪排涝能力不足与居民快速增加的矛盾,农村空巢化对防汛抗旱工作开展的影响等,加强相应的社会管理。
第三,要提高认识、强化领导,着力提升防汛抗旱基层组织能力。 防汛抗旱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各级水利部门要把防汛抗旱作为水利工作的中心任务和重中之重来抓,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同志要着力抓。要坚持中央与地方事权相衔接,合理划分涉及防汛抗旱的中央和地方事权,明确共同事权的责任边界和监管主体,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加强各级防办尤其是基层防办能力建设,在配备技术力量、完善制度方案、健全督察机制、增加经费投入上出实招、求突破,不断提高防汛抗旱基层组织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第四,要立足服务、强化创新,着力提升防汛抗旱应急保障能力。 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凸显,人口和资源等要素加速流动,传统的防汛抗旱抢险队伍组织和物资调配体系迫切需要随之调整。要坚持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方式,充分依托抗洪抢险专业部队、武警水电部队、地方抢险专业队伍,应对急难险重抢险任务,同时要积极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志愿者队伍。要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鼓励和支持抢险队伍在没有应急任务时,发挥技术、设备等优势,积极参与水利工程建设,以稳定队伍、锻炼人才、良性发展。要围绕社会化服务方向,坚持政府组织、市场配置,研究利用市场机制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强化防汛抗旱物资管理,建立方便快捷的调运、接收、使用管理体系。要根据防汛抗旱抢险需求,合理布局仓储地点,增加储备数量,丰富储备种类,建立健全政府定储、单位自储、企业代储相结合的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体系。
第五,要把握规律、强化基础,着力提升防汛抗旱科技支撑能力。 近年来,全球气候不确定性显著增加,我国大灾重灾多发频发,且往往是时空异常、旱涝急转,大大超出了以往的认识,单纯依靠经验已经远不能满足要求,必须深入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水旱灾害规律和应对措施,着力提高防汛抗旱科学化水平。要充分利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建设成果,抓紧实施二期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指挥决策水平。要努力提高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预报精细化水平,加快构建水旱灾害综合预警平台,切实增强预见性和针对性。要继续组织研究大江大河、重要跨省河流的水库群、河道、蓄滞洪区、取水枢纽等联合调度方案,推动调度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要积极运用防汛抗旱最新科技研究成果,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材料,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第六,要畅通信息、强化宣传,着力提升防汛抗旱舆论引导能力。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防汛抗旱信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新兴媒体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影响越来越大,防汛抗旱信息报送和发布工作面临新的更高要求。要严格防汛抗旱信息报送制度,规范和细化信息报送程序,特别是重大突发险情灾情信息的报送,要做好跟踪监测和分析评估,进一步提高时效性和准确性。要完善新闻发布机制,加快防汛抗旱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健全与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沟通联系机制,在推动社会公众舆论关注点与防汛抗旱工作着力点的结合上狠下功夫,及时准确发布信息,努力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
三、提早安排、扎实准备,切实做好2014年防汛抗旱工作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攻坚之年,防汛抗旱防台风事关全局、意义重大。据气象水文初步预测分析,2014年我国气候年景偏差,春季,东北大部气温偏低、降水明显偏多,发生低温春涝的可能性较大,黑龙江开河期间可能发生较重凌情;华北南部、黄淮、江汉地区降水明显偏少,发生冬春连旱的可能性大。夏季,主雨带位于长江以北,东北北部和东部、黄淮、江南西部、西南东南部和华南沿海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黄河、海河等北方河流汛期发生大洪水的几率大,江淮、江南部分地区可能发生较重夏伏旱;台风生成和登陆个数可能多于常年,并可能深入内地,防汛抗旱防台风形势不容乐观。
做好今年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群防群控,确保大江大河、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大中城市的防洪安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努力保证中小河流和一般中小型水库安全度汛,千方百计满足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最大程度减轻洪涝干旱台风灾害损失,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防灾减灾安全保障。
第一,切实强化责任落实。 要不断完善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切实将责任制贯穿于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工作的各个环节,确保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要及时公布江河、湖泊、水库、城市、蓄滞洪区防汛责任人和重点地区抗旱责任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要健全完善防汛抗旱督察体系,加大对关键环节和重点工作的督察力度,督促各级责任人全面履职尽责。
第二,提早做好汛前准备。 要提早谋划,及早部署,把汛前各项准备措施抓细抓实抓好。要组织各类防汛抗旱队伍开展技术培训、业务交流和实战演练,抓紧更新补充防汛抗旱物资,切实提高应急保障能力。要做好蓄滞洪区、洪泛区的运用准备,认真落实分洪措施和人员转移安置预案。要精心组织好防汛抗旱检查,督促各项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确保不留死角,不留隐患。
第三,抓紧完善方案预案。 要抓紧修订完善水文测报、工程调度、抗洪抢险、队伍组织、物料储备、巡堤查险、人员转移等预案,不断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今年要重点做好长江、黄河防御洪水方案,太湖防御超标准洪水预案,黄河、松花江、珠江、漳卫南运河洪水调度方案,淮河抗旱水量调度预案等制订完善工作。要强化江河湖库联合调度,推进淮河等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方案编制工作。
第四,尽快修复水毁工程。 要充分利用冬春有利时机,本着急用先行的原则,将影响防洪安全、饮水安全和农业生产用水安全的水毁灾损工程修复作为重点,优先安排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为安全度汛和抗旱供水打下坚实基础。特别是东北地区水毁灾损工程多、修复重建任务重,要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扎实做好前期工作,开春后抓紧组织施工,确保汛前圆满完成重点修复任务。
第五,突出抓好薄弱环节。 针对大量水库除险加固后处于初期蓄水的情况,要逐库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技术责任制,严格调度运用计划,细化防洪抢险预案,加大检查力度,确保安全度汛。要加强台风监测预警,及时组织海上船只回港、近海养殖人员上岸、灾害易发地区和低洼易涝地区群众转移,做好强风暴雨和次生灾害防范。要充分利用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成果,强化监测预警和群测群防,着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第六,着力加强城市防洪。 各地要认真分析梳理城市防洪排涝存在的问题,统筹考虑城市外洪防御和内涝治理,合理确定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加快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与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加大河湖清淤治理力度,增强雨洪调蓄能力。要抓紧排查城市防洪排涝薄弱环节,查找工程险点和工作漏洞,针对存在问题及时采取排险和补救措施。要加强部门会商协调,强化预测预警、应急抢排、交通管制和人员疏散等防范措施,切实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
第七,深入推进江河治理。 全面启动黑龙江、松花江、嫩江干流防洪工程建设,汛前完成灾后年度应急工程建设任务。加强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和洞庭湖、鄱阳湖治理,实施黄河下游标准化堤防建设和上中游河道治理,推进新一轮治淮和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加强海河等流域重要蓄滞洪区建设。按照国务院批复的七大江河流域防洪规划,推进珠江大藤峡、淮河出山店、黄河古贤等防洪控制性枢纽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
第八,继续强化协调配合。 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切实加强对防汛抗旱工作的统一组织、统一指挥和统一调度,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及时会商研判,充分发挥综合协调和指挥调度职能。各地各部门要按照防汛抗旱有关规定,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强化与解放军、武警部队的沟通联系,进一步完善军地抢险救灾机制。要及时准确发布重特大突发水旱灾害信息,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努力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第九,全力抓好抗旱工作。 当前长江、黄河等主要江河来水偏枯、水位持续走低,全国近一半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库蓄水少于常年,华北、西北东部雨雪稀少、土壤缺墒。有关地区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旱情发展趋势,从最不利情况出发,提早作出安排部署,加强水源管理,落实应急措施,做好抗旱保人饮、保春耕、保春灌工作。着力做好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枯水期补水、珠江水量调度、引江济太、引黄入冀等调度工作,确保城乡居民用水安全和重点生态脆弱区生态安全。
第十,扎实做好防凌工作。 目前,黄河、黑龙江、松花江等江河已全线封冻。黄河宁蒙河段河道淤积,工程不配套,主流游荡,海勃湾水利枢纽尚未全面建成;黑龙江、松花江去年发生了大洪水,堤防护岸水毁严重,封江水位明显高于常年,历史上大洪水的次年春季大多发生严重凌汛,因此,防凌形势不容乐观。有关流域和地区要加强凌情监测预报,落实抢险队伍,备足防凌物料,优化防凌调度,加强巡查抢险,及时转移群众,确保防凌安全。
同志们,做好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新的一年,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作出的战略部署,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开创防汛抗旱工作新局面,夺取防汛抗旱新胜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