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社区家家都是客栈

21.06.2015  12:40
原标题:水口社区家家都是客栈

  “茶乡客栈A区1号”“茶乡客栈B区2号”……整个社区的房屋大门边上,除标注区域号牌,还标注有客栈编号,上犹县梅水乡园村水口社区俨然成为一个大旅社,到这里休闲旅游的城里人,花上不多的钱就能吃在农家住在农家。6月19日,社区村民理事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把村民闲置的房子变成了客栈,让它源源不断地为村民生金吐银。

  近年来,生态优美的园村,利用毗邻陡水湖国家4A级景区和前往五指峰景区必经之路的优势,加之有森林小火车、大金山漂流、生态茶园等丰富的资源,乡村旅游倒也做得风生水起。而该村的水口社区,凭借天时地利,近年来致力发展现代生态观光农业,让赣州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体验教学点落户于此。自去年10月以来,水口教学点已先后迎来512名受训干部“进村考试”。通过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干部们在村里学习劳动技能和耕作技术,也给村民带来了先进理念和致富信息。通过创意设计,把水口建设得十分精致:小桥、农家、池塘、绿树……徜徉村中,只见幢幢漂亮的民居依规而建、错落有致,寓意深刻的门匾格外醒目,在古朴恬淡的气息中,让客家文化得以传承发扬;村旁流水潺潺的小溪,村边田园间的游步道,展现出休闲观光农业的别样魅力,让游客在此尽享湖光山色、激情漂流、果蔬采摘等。

  而让记者感到新奇的是,他们盘活村民闲置房产,让农舍变旅舍、农家变酒家,创新性地走出了一条村民致富的新路。原来,当地村民不少房屋因无人居住和打理而长时间闲置。村民理事会从培训干部入住农家得到启示,经过协商,他们将村民空闲的71个房间集中起来,以客栈的形式对外营业,凡来村旅游的人需要住宿,便由理事会统一安排。村民黄才谅、何家英合建的三层楼房因家人长年在外而空着,理事会将其纳入经营体后,预计一年可实现收入5000多元。走进村民钟水秀家,3个房间窗明几净,空调、热水器一应俱全,温馨而实用,还在家里办起农家菜馆。正在剥青豆的钟水秀告诉记者:“客人每人每天食宿费一般为120元,吃自己种的菜、养的鸡,且同在一桌吃饭,仿佛就是一家人,若客人要加菜只是适当加点钱。除本县的游客外,还有来自赣州、广东的游客。”据村民理事会的同志介绍:如今村里找不到一个闲人一分闲田一间闲房,所有资源都发挥了作用。眼下,理事会正在开展市场调查,力争将每人每天的食宿费降到百元以下,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水口领略恬静舒适的乡村生活。

  短 评:点屋成金

  水口社区和许多地方一样,若干村民外出经商办企业,致使家里的楼房不得不“铁将军把门”。面对这种现状,当地乡村干部通过探索创新,利用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的厚实基础,把村民的闲置房屋集中起来,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布置,统一添置床上用品,来客由理事会分配入住,让本是闲置的房屋变成客栈——点屋成金。

  现在,城里人利用周末假期纷纷走出家门,来到乡村拥抱大自然,领略田园风光,享受美好生活,让各地乡村旅游发展方兴未艾。但许多地方只有吃和玩的地方——农家乐,却鲜有住所。而若干村民因外出务工经商办企业,家中建起的楼房则长年空置,房产资源根本无法实现增值。在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广大乡村干部也要开动脑筋,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以点亮农村经济发展的未来。假如我省各地乡村都能像水口社区那样,把农民平时空置的房屋集中起来,组织村民开展饮食服务、创办农家菜馆和客栈,统一标准、统一经营、获利分成,进而带动乡村服务业的升级和村民生活的改善,最终实现让“村里找不到一个闲人一分闲田一间闲房,所有资源都发挥了作用”,不失为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道实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