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长江报:分水岭上节水城 ----江西萍乡市节水型社会建设面面观

29.04.2014  13:08

萍乡市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本报记者  孙礼)万元GDP用水量下降7成,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四成,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一成。江西萍乡被确定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以来,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节水。在相继通过全国第二批节水型城市建设试点验收和获取“全国节水示范区”称号后,处于湘赣分水岭上的萍乡市,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节水城。

 

水务改革严管水源

      萍乡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红色苏区。萍乡还是国务院确定的资源枯竭城市,是全国110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萍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瓶颈,在经济转型期更面临着严重的水危机。节水成为萍乡人民的重中之重。

      2006年,萍乡市积极争取,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市委市政府以此为重大契机,迅速行动,高位推进,委托北京中水新华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制了《萍乡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以此为纲领实行水务管理一体化,以水资源承载力调整优化经济社会结构,构建节水工程和技术体系,在工业、农业、城区全面推进节水工作。

      率先推进水务一体化。早在2001年11月,萍乡市率先在江西省成立了第一家地级市水务局­——萍乡市水务局,辖属的三县两区也相继成立了水务局。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后,萍乡进一步理顺水资源统一管理职能,建立了一个城市和农村、水源和供水、治污和回用一体化管理的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

      2007年,萍乡市政府成立了市长为组长的市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一协调节水工作,在市水务局单独设置了水资源科(节水办)和供水排水科,成立了江西省首家地级市水资源管理中心——萍乡市水资源管理中心,在萍乡市水政监察支队设置了水政大队和供节水大队,具体负责水资源监督执法及城市供水节水案件查处。

      近年来,萍乡市先后编制完成了《地表水功能区划》、《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等十余部规划,完成市级节水顶层设计,奠定技术基础;先后出台了城市供水用水、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等管理办法;在2011年《关于加快萍乡市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对严格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水量细化滴滴计较

      萍乡市从2006年起至今,先后完成了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建设、供水水价、节水“三同时”制度实施、计划用水制度设计和实施、水资源实时监控及信息管理应用、袁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及优化配置等6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课题研究项目。

      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来,萍乡市编制完成了水功能区划、水域纳污能力核定和水量细化分配方案,印发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划定地表水功能区66个,将初始水量10.58亿立方米细化到各县区。 2014年,启动萍乡市城市总体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

      6年来,全市新发换发取水许可证200余本,征收水资源费1200多万元,征收污水处理费 8476万元。2005年,该市率先在全省开展建设项目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工作,开始组织对工业、房地产、污水处理厂等建设项目的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进行审批登记,到2012年底止,萍乡市共审查建设项目100余项,验收80余项,建成和完善安源煤矿矿坑排水利用、湘东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用于农田灌溉)、安源钢铁厂雨水收集等一批非常规水源利用项目。

      2011年,萍乡市湘江流域饮用水水源地划定为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2013年,省人民政府批复萍乡市山口岩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范围。2011至2013年期间,萍乡市先后启动了山口岩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地保护工程,麻山水厂取水口上移工程、五陂下水厂取水口上移工程,总投资达2.5亿余元。

      萍乡市引进中国水务集团,成立新的合资公司——萍乡水务有限责任公司;引入BOT(建设—经营—转让)等建设管理方式,建设并投入运行5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萍乡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能力达8万吨每日的治污工程,建成一座总蓄水量为95万立方米、总水面面积为390亩的人工湖——玉湖,以及萍水河上游田中段城市湿地的田中生态水库等清水工程。在山区水源工程建设中,鼓励农民以“民办公助”的形式先行投资工程建设。

      通过这些举措,该市提高了水资源使用效率。

 

高效用水为民解渴

      节水带来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2012年全市用水总量7.92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104 立方米,比2005年的315立方米下降67.1 %,比2009年的192立方米下降45.9%。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77 立方米(含火电),比2005年下降71.1%。市城区供水管网漏损率为22%,比2005年下降8个百分点。水功能达标率为88%,比2005年提高11个百分点。城镇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后,已初步利用, “十二五”期间将基本达到全部回用。

      同时,节水促进该市经济结构深度优化。农业种植业结构优化,减少高耗水作物(水稻)的种植面积约3万亩,增加了草莓、西瓜、葡萄和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工业园区布局合理趋于合理,工业经济结构明显改善。种植结构的优化带来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3.51%,为此,萍乡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以后,萍乡市民的社会节水意识显著加强。伴随着水危机和节水意识的逐步深入人心,节水型社会建设得到市民和各部门的理解和配合,萍乡人民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自觉节水,高效循环用水,水环境进一步得到自觉保护和维护,破坏和污染水源的行为显著下降。2013年,萍乡市饮用水水源达标率为100%,优良率达到90%以上,河道出省界、设区市界水质均达到III类以上。分水岭上的萍乡城,水资源远离枯竭,人民不再喊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