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提升水文监测能力 服务江西绿色崛起

17.10.2017  17:00

地处南岭以北、长江以南的江西山清水秀,素有“形胜之区”的美誉,这里地形南高北低,水网稠密。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是江西省近年来一次性建设内容最多,投资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水文建设项目,通过扎实推进项目实施,全省水文监测站点由4024处增加到5158处,配备ADCP、电波流速仪、激光粒度分析仪等先进技术设备452台套,水文监测模式改革得以推进,新改建水文巡测基地13处,江西全省水文基础设施水平、技术装备水平、水文预警预报能力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水文服务领域由单一的防汛抗旱拓展到水资源管理、水生态环境保护、服务河长制等多个方面,水文在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绿色崛起中有了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

江西省奉新县,2017年6月24日早8时,遭受连续24小时强降雨袭击后,罗市河水位持续上涨,宜春水文局做出研判,3小时后罗市集镇将被洪水淹没,1  300多名居民面临洪水威胁,必须马上撤离。

3小时内,罗市镇群众全部安全转移。人们气息未定,洪水就咆哮着冲到了镇上,路面积水瞬间暴涨,最深达1.6米。宝贵的3小时,让1  000多人的生命在与洪水赛跑中取得了胜利。

成功转移的群众感叹:这个预报太准了,真神!

预报准确是真,却非神助。5年来,江西省扎实开展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重点充实完善水文站、水位站、配套雨量站等监测站点,加强了巡测能力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全省中小河流的水文监测体系,全省水文基础设施水平、技术装备水平、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推动了江西水文的跨越式发展,为全省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管理、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更加准确、及时的水文信息支撑,为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绿色崛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水文服务。

全省一次性建设内容最多、投资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高度重视,高位推动

江西省所有中小河流新建、改建水文站点,无一例外有四个醒目的大字——中国水文,从一个小小的侧面体现了江西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精心组织、科学谋划。

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的江西,有赣、抚、信、饶、修五大河流和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河流总长约18  400公里,湖泊水库星罗棋布,河网密集。

中小河流地理特征多样,汇流时间短,洪水特征复杂,过程陡涨陡落,常规的6小时水文报汛方式难以对其作出有效预报,限于测报设施设备与通信手段,常常是暴雨区水文信息还没全部汇集,洪峰即已过境。因此,传统水文对中小河流难以做出及时和准确的洪水预报。

然而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局地发生强降雨引发中小河流漫堤溃堤,局部暴发山洪地质灾害,往往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中小河流监测和预警预报是防灾减灾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2011年4月6日,  国务院批准了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江西省流域面积在200~3  000平方公里且有防洪任务的222条中小河流纳入规划,概算总投资近6亿元,工程覆盖江西全境,分布在赣州、吉安、宜春、萍乡、新余、南昌、上饶、鹰潭、抚州、景德镇、九江等11个设区市,100个县(市、区),是江西省水文系统有史以来一次性建设内容最多、投资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

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经省政府同意,江西省水利厅、江西省国土资源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全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用地报批工作的紧急通知》,明确项目所需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由省国土资源厅在省级预留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解决,项目征用地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江西省水利厅成立由厅长任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经省水利厅批准组建江西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部,负责项目实施和资金筹措,对全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工程实行统一管理。

省中小河流项目部组织制订了包括工程管理、安全生产、财务与合同管理和综合管理等四个方面21个制度配套制度体系,编制了江西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工程技术手册,形成了项目建设各环节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四制,规范建设程序,强化质量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水文监测站点成倍增加,先进仪器设备广泛应用,新建预警预报软件系统,水文测报能力显著增强

2017年夏,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遭遇超百年一遇洪水。6月24日10时30分,汪口水文站水位突破73米,逼近历史纪录。此时的汪口,街道上虽有部分地方少量进水,但百姓依旧照常忙碌,丝毫没有意识到一场远超历史纪录的洪水即将到来。

汪口水文站站长李新根觉察到形势严峻,迅速查阅上游江湾、大畈等中小河流测站降雨数据,与上饶水文局会商后,李站长马上拨通了汪口村俞支书的电话,通知俞支书洪水至少还要再涨2米多。

至少还要再涨2米多?这可远远超出了汪口人的经验范畴。但李新根急促、坚定的声音不容怀疑,村里立即组织了群众转移。

2个多小时后,76.26米的洪峰通过汪口村,超历史纪录2.32米。汪口一片汪洋,全村一半以上房屋被淹,最深处水深达3米多,沿河5座桥梁被洪水没顶冲毁,街道变成一条水深2米多的湍急河流……令人欣慰的是,由于转移及时无一伤亡。

水文站的消息真准,他们有高科技帮我们防着洪水呢。”俞支书感叹道。

在江湾水文站水位观测井上记者看到了这次超历史纪录洪水通过的洪痕。上饶市水文局副调研员叶青告诉记者:几年来,通过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上饶水文监测和预警预报能力显著增强,水文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水文预见水平和预见期明显提高。这次婺源特大洪水,汪口、江湾、大畈等水文测站均属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正是来自这些站点及时准确的信息,为保护群众生命安全赢得了宝贵时间。

汪口并非特例,而是江西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的一个缩影。据统计,江西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项目建成后,水文监测站点成倍增加,水文站由107处增加到253处,水位站由521处增加到683处,雨量站由3  396处增加到4  024处,新建自动蒸发站41处、自动气象站30处、在线流量站59处、视频监测站68处,改建水情信息中心站9处,新建省级应急机动监测能力1处,新(改)建水文巡测基地13处,填补了江西水文在各类水文信息采集方面自动监测的空白。同时,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引进了大量的先进仪器设备和装备,配备ADCP、自动蒸发、电波流速仪、激光粒度分析仪、测沙仪、在线雷达测流系统等新仪器新设备累计达452台(套)、水文监测船21艘,新建222条河流预警预报软件系统,编制中小河流水文预报方案559个。水文监测方式的升级和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使全省水文监测能力、服务能力和自动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为各级防汛部门掌握及时、精准的水文信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改革水文监测模式,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职工进城,队伍稳定,工作效率和质量大幅提升

走访江西水文系统,时刻感受到江西水文人对工作的热忱与职业自豪感。“近年来,水文部门成了热门,吸引了不少优秀人才。”江西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部副主任熊海源说。这与江西依托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积极推进水文监测模式改革,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提升服务能力,实现行业价值与个人价值同步提升有着密切关系。

江西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成后,监测站点成倍增加,监测任务成倍增长,而水文工作人员却基本保持不变,如何实现水文业务的高效运转,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倒逼水文监测模式改革进入快车道,经过深入探索,水文巡测得以发展,以县域为单位的水文管理新模式逐渐形成。

坐落在鄱阳湖畔的都昌水文巡测中心,主楼是安静的淡灰色,远远即可望见楼体中心醒目的中国水文蓝色标识。12米×12米的降水蒸发观测场内各类观测设施齐全,水文测验设施、围墙、交通道、院内硬化绿化设施井然有序。

鄱阳湖水文局综合室李娴介绍:都昌水文巡测基地负责管理鄱阳湖湖区10个水文监测站点,其中8处水位站、2处雨量站,监测项目包括水位、降水量、蒸发量、水温等。鄱阳湖近三分之一的湖岸线在都昌县境内,巡测中心肩负着辖区内的防汛抗旱、水文水资源监测、水环境监测、实时雨情水情信息采集传输和水文情报预报,水文分析计算、水文勘测、资料整编和水文服务工作。

巡测模式以驻巡结合为特点,依托巡测基地的建立,以基地为中心开展辖区内的水文巡测,对所辖水文站人员和仪器设备进行统一调配管理,既能科学分配管理各测站设备资源的运行和使用,提升水文测验能力和效率,又实现了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益化,使各专业人才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同时,巡测中心大多建立在县城,工作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人心稳定,职工队伍的归属感、凝聚力无形中得到增强。

2017年6月18—19日,九江市出现暴雨、局部大暴雨过程,降雨中心主要位于该市东部地区。彭泽水文巡测中心主任江小青凭借30多年水文工作经验,带领中心测报人员到都昌、湖口、彭泽各水文站巡测,成功抢测到完整暴雨洪水资料,第一时间上报都昌县防汛指挥部,为人员转移、水库安全度汛、路桥管控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

服务河长制实施、水生态文明建设、最严格水资源管理,领域拓展,支撑发展,为建设富裕幸福美丽江西打造水文服务升级版

今年5月,江西省第一份县域水资源月报——《瑞昌市水资源月报》顺利通过专家审查,正式刊印发表,标志着江西水文服务迈出新的一步。

江西省水文局副局长李世勤表示: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的建设完成,水文测验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带动了水文服务向更大范围的拓展。近年,江西水文在做好水文基础工作的同时,优化服务,注重特色,努力打造水文服务升级版,为河长制实施、水生态文明建设、地方经济建设决策提供更多的优质资源。

瑞昌市水资源月报》主要回答了三个问题:第一,瑞昌市有多少水资源量?第二,瑞昌市水资源质量如何?第三,瑞昌市使用了多少水资源?这三个问题既事关政府决策,又是社会关心的热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月报》不仅回答了这三个问题,而且根据三者间的关系,给出了用水分析,提出了预警,并给予了相关建议。

这些信息的公布,为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建设水生态文明提供了技术支持,与河长制实施、三条红线管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紧密相连;并且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有助于社会各界对县域水资源的了解和研究。

“《瑞昌市水资源月报》的编制是我们为区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实施河长制提供水文服务的一个重要探索和拓展。”瑞昌水文中心主任兰俊说。

月报》的编制不仅使水文资料得以升级利用,降水量、流量等水文监测信息转变为水资源量,真正服务于水资源管理,而且通过开展市划水功能区和河流乡界水质监测,使全市水质情况一目了然,更好地为河长管理提供基础信息;同时,通过对水厂、相关企业的取水量、用水量及排污量的具体调查,扩大了基层水文队伍的服务对象和业务范畴,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从省级层面来看,江西水文作为全省河长制工作的主要责任单位之一,主动跟进,依托全省较为完善的水质、水量监测网络,充分发挥水文技术支撑作用,在建立河湖档案、评估河湖生态健康水平、科学规划采砂、调查评价河湖自然资源资产等方面,为全省境内河流水域全面推行河长制提供技术支撑。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中,围绕“三条红线”监督考核,江西水文交出了满意答卷。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江西水文以监测整编成果、水文实时监测资料为依据积极参与本行政区域的水量分配方案的制定及其实施过程监督管理。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江西水文实施了水质水量同步监测,监测情况报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保障供用水安全。明确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江西水文通过对城乡供水水源地、水功能区等水质监测分析和企业水平衡测试、城市水资源精确测验等,分析不同行业用水定额,为取水许可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江西水文通过对多年来鄱阳湖湖区水文资料的分析统计,全面启动了鄱阳湖水质水量动态监测,重新调整布设水质监测站网,监测站点由原来的21个增加到50个,监测项目由原有单一水质增加到水位、水量和水质同步监测,监测范围由原来的湖面5  000平方公里扩展到鄱阳湖水网区的2.5万平方公里,为湖泊水生态研究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