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春光媚 春江春水流 永修县民生财政惠泽千家万户

25.02.2015  12:34

  李爱兵 郑文斌 江西日报记者 练 炼

  “政府投入更多的民生资金,群众才能感受更多的幸福。”如今,在永修县经常听到基层干部这样的肺腑之言,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该县财政支出坚持“民生为重”的决心。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最终目的,我们要把钱用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问题上,让百姓得到更多实惠。”永修县主要负责人这样认为,也是这么做的。该县去年民生支出达10.3亿元,增长10.7%,其中县本级资金3.4亿元,让群众切实享受到更多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困难群众生计有保障

  提起就业培训,永修县百货公司下岗职工熊建国一直心存感激。他通过县就业局组织的就业培训,学到电焊操作技术,现在是一名工业园区的电焊工,月收入5000多元。和熊建国一样获得就业帮扶的下岗失业人员在永修为数不少。

  为提升困难群众就业技能,该县把农民工纳入就业扶持范围,鼓励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通过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去年对2500名员工进行技能提升培训,提高员工就业竞争能力。全力援助困难群体就业,采取就业岗位扶持、公益性岗位援助等方式,实施“一对一”就业援助,破解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难题。在各乡镇和园区建立劳动保障事务所,搭建“县、乡、村”三级联网的就业服务网络,发布园区企业用工信息,帮助更多困难群众实现就业。据统计,去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42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169人,政府购买岗位331个,安排残疾人公益岗位34个。

  山区农民有家庭医生

  “人上了年纪病痛多,现在好了,身体不舒服,只要一个电话,签约的家庭医生就会上门服务。”2月4日,乡村医生唐杨辉为白槎镇龙井村72岁老人何腊梅量了血压,老人对唐医生快捷的医疗服务非常感激。

  去年4月,该县成为全省乡村医生签约服务重点联系县,选取30个村卫生室进行试点,积极推行“家庭医生”制度。签约的乡村医生在服务期间,将为村民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对行动不便的村民提供上门访视、家庭康复指导等服务。积极实行“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模式,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只要与就诊医院签订医疗费用结算协议,在康复出院时,只需向医院支付新农合报销后的个人承担费用。同时,完善城乡医疗救助机制,建立医疗救助与新农合补偿对接制度,减轻了困难群众的医疗负担。截至目前,该县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已覆盖各行政村,签订协议的农户达6.8万户,签约率91.6%;实施特定重大疾病免费救治732例,发放大病医疗救助金1119.81万元。

  垦区危房户喜迁新居

  “非常感谢政府补助了1.5万元,自己出了8万多元,住进了这么舒适的房子。”2月5日,永修县云山企业集团职工王艳昌,正在宽敞的新居打扫卫生。两年前,他还住着破旧瓦房,受惠于国有垦区危房改造的政策,现如今不但住进了三室两厅的新房,还在附近园区企业找到了工作,夫妻俩每个月收入共有7000多元。

  该县稳步推进国有垦区危房改造项目,按照“三榜公示、三级审批”程序,及时公开国有垦区危房改造政策、对象和补助标准,提高危房改造工作的透明度。对新村建设点,委托专业规划设计单位进行总体规划,满足不同村民的需求。严格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聘请工程质量监理和建房户代表参与质量监管,让国有垦区危房户住上“放心房”。把国有垦区危房改造与镇村联动相结合,打造了云山集团军山惠民新村、燕山新村、周田新村等危房改造示范点,实现镇村统筹发展。在危房改造示范点兴建了顺来山庄、龙源峡饭庄等“农家乐”,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同时,与工业园区建设结合,把危房改造新村打造成工业园区后花园,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梦想。据了解,该县去年改造国有垦区危房4212户,众多困难群众住上了“舒心房”。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