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气净生态更优美 南昌顶层建设打造“宜居城”
航拍南昌城,一条波光粼粼的“赣江玉带”穿城而过,而潋滟的湖光又昭示出南昌“一城景色半城湖”的特有城市格局。葱郁的森林围绕着南昌城,送来清新氧气,游客们在优雅别致的绿道和生态公园里漫步。水清景美润明珠,近年来,水都南昌的生态梦已走进现实,随处皆是人与自然相处的和谐画面。
营造人水和谐的滨水空间
南昌的水域面积占市域面积的29.78%,水面面积占城区面积的27.3%,在全国省会以上城市中名列第一,在世界范围内也不多见。
缘水而兴的南昌,近年来全力打造“鄱湖明珠·中国水都”,全市从江湖互济、河湖相通、水系健康、水量充裕、水质优良、水城交融、人水和谐等方面总体谋篇布局。在“水都”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城区在统筹考虑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与水经济“五位一体”要求的基础上,营造人水和谐的滨水空间。
目前,10平方公里生态圈、20公里自行车环城绿道以及象湖、抚河清淤,艾溪湖、瑶湖湿地公园已经全部落成。
“赣东大堤风光带景观工程”是“水都”建设重要点睛之笔,北起滕王阁南侧新洲闸,南至生米大桥桥头立交,全长约8千米。用地面积约135万平方米,漫步在初见雏形的赣东大堤风光带,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一般。
有着“南昌马尔代夫”之称的艾溪湖湿地公园近来已经成为知名景点之一。这里临水而设,林荫花香,一到节假日,热爱大自然的人们结伴来到这里休闲感受别样风情。而这是在高新区放弃了该地块土地开发,收益减少几十亿的基础上做出的决定。为生态抛出如此大手笔,让人不得不为城市规划者们“点赞”。
随着水都建设的深入,过去南昌城里的臭水沟已经踪迹全无。投入巨额资金实施的象湖、抚河清淤截污工程是对象湖、抚河进行湖(河)底清淤、截污,再进行周边景观提升。经过整治,当前象湖、抚河受污染的情况得到大改善,水体污染减少并得到有效控制,水体的水环境及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较大的提高。放眼望去,在抚河公园抚河桥至海关桥段,一座徽派廊桥横跨抚河,桥梁主体采用廊体布置,桥上部实木廊亭雕刻工艺精湛。除了可供市民骑行之外,桥上还设置了行人座椅,方便来往市民休息、赏景。
据南昌市水务部门介绍,整个“鄱湖明珠·中国水都”项目建设是个长期过程,在不断完善跟进中。整个水都项目完工后,将连通赣江、抚河、玉带河、乌沙河和瑶湖、艾溪湖、青山湖、象湖、梅湖等10座湖泊,形成中心城区“一江通三河,九龙串十珠”的空间水系结构,届时游客坐在游船中将体会到置身于威尼斯的感觉。
森林绿化促生态宜居都市发展
在南昌,随处可见到绿意盎然的植物。绿色,是南昌生态化的又一大亮点。目前,我市森林覆盖率(剔除水面和自然湿地面积计算)已达到35.04%;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08%,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04平方米,全市适龄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9.9%。
从《南昌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来看,南昌确立了“森林水城、美丽南昌”的森林城市发展理念,提出了“一轴一心、两扇两翼、十核百廊千村”的森林城市建设布局。
“一轴”指赣江生态文化景观轴,“一心”指生态宜居文化都市。“两扇”即鄱阳湖生态发展区和军山湖青岚湖生态经济区;“两翼”即北部梅岭峤岭生态运动与假日游憩区和南部田园游憩与绿色产业发展区。“十核”指的是通过整合现有精品生态、产业资源,加快建设一批品位高、立意深的大型综合服务基地,建设十大生态文化与绿色经济综合体。“百廊”即百条城市骨架生态景观防火通道,以抚河、赣江、乌沙河等主干水系和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等城市主干道交通网络为骨架,在市域范围内形成林路相依、贯穿城乡的生态廊道网络;“千村”即建设千个美丽村庄。
当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圣水堂国家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5个;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江西省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县级自然保护区9处,保护区总面积122491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6.6%;建有艾溪湖森林湿地公园、瑶湖郊野森林公园、象湖湿地公园、澄碧湖湿地公园、望城滨水湿地公园、磨盘洲湿地公园、渔舟湾湿地公园和孔目湖湿地公园等8个湿地公园。
作为一个水面辽阔的平原城市,南来北往的迁飞候鸟是南昌生态环境优异的见证。位于南昌市北部的南矶湿地处在亚太地区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飞区内,以丰富的植物资源成为国际上重要的水鸟越冬地和迁徙中继站,以及鲤、鲫等经济鱼类的产卵、育肥场所和洄游型鱼类的洄游通道。为保护好地球之“肾”,近年来,南昌不断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每年定期开展野生蛙类、鸟类和野生植物保护专项行动。
空气状况日益趋好优良率超八成
空气不错,这是南昌畅行低碳环保的功劳。2014年全市城区空气总体向好,今年以来全市空气质量达标率超八成。据环保部门统计,近年来南昌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全市空气质量达标率显著上升,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5大水厂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国家三类标准。2014我市地表水达标率为92.8%,其中赣江南昌段水质优,赣江、抚河南昌段污染指数有所下降。
在节能减排方面,公共自行车,新能源公交也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南昌公交车四分之一为新能源车,新能源、天然气车辆相较于柴油车辆减排效果明显,而便民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在南昌随处可见。
自2013年起,南昌对无环保标志或持有黄色环保标志机动车实行交通管制。在当年基本完成全省最大规模黄绿标发放,核发环保标志50多万个,每天减少6.8万辆黄标车次进入市区。同时,全市大规模展开对建筑工地及道路扬尘整治。
南昌优越的生态环境还使得生态旅游、休闲农业成为我市农业经济中发展最快的增长点。据统计,目前我市有上规模的休闲农业园区(企业)203家,小型农家乐、渔家乐1179家,资产总额突破50亿元,去年接待游客91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30亿元。
近年来,自然环境“天生丽质”的南昌,恪守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以水都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等为平台,不断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做加法,进一步巩固既有的生态优势,并以此为契机,走出了一条绿色崛起的发展之路。对于南昌生态建设下一步工作打算,南昌将继续加大力度推进重点项目和重点防护体系建设,继续推进蓝天、清流、净土行动。(首席记者 徐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