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示范水渠使用半年堵塞 两村民自发疏渠遇难

05.10.2013  11:39

  南方农村报讯(记者 刘龙飞)新修的灌溉涵道严重堵塞,村民自发对其进行疏通;但3人爬入涵道后,却有2人因窒息死亡。日前,这起发生在翁源县坝仔镇良星村的惨剧,让整个村庄陷入议论之中。

  “这段水渠刚使用半年,没想到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9月24日,良星村祠堂村小组组长吴小平告诉记者,事故发生的渠道,是翁源县“小型农田水利示范镇”工程之一,由省财政拨款建设,今年4月份才正式投入使用。

   事件回放

   村民疏渠遭遇不测

  作为自发疏通涵道的唯一幸存者,回忆起事故当日的经历,43岁的吴国平至今仍心有余悸。

  9月18日下午2点多,吴国平便和同村的吴远生、吴根培三人一起来到了村里鬼子塘(地名)附近,准备对这里的一条灌溉水渠的涵道进行疏通。

  据村民反映,这条4月份才投入使用的渠道,在短暂通水二个月之后,便出现了堵塞和排水不畅等问题。下游近千亩农田的灌溉问题日益突出。

  “下游的农田无水灌溉,我们就想疏通一下。”吴国平说,当日上午,他们曾试图用竹竿捅开涵道里的堵塞物,但没有成功,无奈之下才决定爬进去疏通。

  吴国平回忆,到达水渠涵道口之后,吴远生第一个爬了进去,他紧跟其后,吴根培则守在洞口处接掏出来的杂物。他俩爬到离洞口约10米深的时候,吴远生拉出了一大堆沾满泥浆的杉树枝叶和杂物并传给他。他随后带着这些杂物往回爬时,便听到吴远生在后面大声说,“我喘不过气来了,快出去。”

  “听他这么说,我赶紧爬了出来。”吴国平说,洞口只能容下一个人,自己出洞之后,并没看到吴远生跟着出来,也没听到里面有何动静。就在这时,一直守在洞口的吴根培看到里面情形不对,立即爬入洞中,准备将吴远生拉出来。没料到的是,吴根培在洞中爬了一会之后,也没有了动静。

  吴国平意识到“出事了”,他一边呼叫附近村民,一边打电话向村、镇求救。约20分钟后,坝仔镇派出所民警赶到。但由于涵道中情况不明,民警们不敢擅自进入,于是立即报告县消防队。半个小时后,消防队员赶到现场。等消防队员将人拉出来时,两人早已停止了呼吸。

   村民质疑

   水渠设计存在缺陷

  吴小平告诉记者,事故发生后,他和数十名村民陆续赶到了现场。听当时在场的医生分析,可能由于涵道里的杂物堵塞得比较久,发酵产生了沼气;因此,当吴远生等人爬进去后,便发生中毒窒息。

  “水渠使用半年就堵塞,设计肯定有问题。”吴小平说,水流从良星水库流出,流经一段约500米的水渠之后,流入总长近200米的涵道,再经过一段埋在山塘底部约100米的管道后,从出水口流出,进入下游的水渠灌溉农田。

  吴小平说,涵道进水口直径60公分,十几米后,管道直径变成了30公分。这种漏斗形状的管道设计,一旦有大量垃圾进入,就很容易造成堵塞。

  9月24日,南方农村报记者沿着水渠发现,上游的水泥渠道底部都累积了厚厚的一层泥沙、树叶、塑料袋等垃圾。而在涵道进水口处,却没有设置拦截杂物的拦网。

   镇府回应

   村民安全意识不够

  坝仔镇刘副镇长介绍,良星村水渠去年11月份开工,今年4月份正式投入使用,是省财政投入建设的一个中小型水利示范点,由惠州市水利院设计,“使用前,通过了相关部门的验收。”

  刘副镇长说,村民如果发现水渠堵塞,应该先向村委会反映,再由村委会组织人员疏通,不应该冒险行动,“我认为,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村民安全意识不够。”

  “后期维护确实存在漏洞。”刘副镇长承认,由于缺乏相应经费,坝仔镇水利示范工程建好后,名义上是由村委会负责管理,实际上村委会又会将维护工作交给村小组,变成由村民自己维护。

  据了解,翁源县目前已组织相关部门成立了事故调查组,并与死者家属进行了协商和调解。同时,翁源县也将在全县范围加强对水利工程设施的日常监管和安全宣传,防止类似意外事件再次发生。